›› 2016, Vol. 37 ›› Issue (3): 701-710.doi: 10.16285/j.rsm.2016.03.012
牛玺荣1, 2, 3,高江平3,张恩韶1
NIU Xi-rong1, 2, 3, GAO Jiang-ping3, ZHANG En-Shao1
摘要: 吕梁山脉东麓花岗岩风化土的工程类型与我国南方以及日本、韩国等地的花岗岩风化土有较大差别。为了对吕梁山压实花岗岩风化土的物理力学性状有较全面认识,通过常规土工试验、X射线衍射试验、大固结试验、大三轴试验等方法,对其击实特性、承载特性、变形特性、剪胀特性、强度特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黏土掺量对花岗岩风化土的击实特性和承载特性影响较大,存在两个不同的黏土掺量界限值(约8%和4%),分别使得试样密实状态和承载能力处于最优;试样不存在膨胀潜势,无膨胀性,为低压缩性材料;压实花岗岩风化土颗粒破碎的特点导致试样二次加载→卸载压缩曲线存在两次明显塑性变形增大的现象;剪切时由于试样内部颗粒历经压密→错动→翻越→破碎的过程,导致不同围压下试样表现出不同的剪胀性;剪切过程中由于颗粒破碎的存在,使得试样表现出强度非线性特点。
中图分类号:
U 419
[1] | 徐刚, 张春会, 于永江, . 综放工作面覆岩破断和压架的试验研究及预测模型[J]. 岩土力学, 2020, 41(S1): 106-114. |
[2] | 桂跃, 吴承坤, 赵振兴, 刘声钧, 刘锐, 张秋敏. 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作用对泥炭土工程性质的影响[J]. 岩土力学, 2020, 41(S1): 147-155. |
[3] | 刘杰, 杨玉婳, 姚海林, 卢正, 岳婵, . 基于不同改性方法的分散性黏土处治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S1): 163-170. |
[4] | 邹先坚, 王益腾, 王川婴. 钻孔图像中岩石结构面三维形貌特征及 优势抗滑方向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S1): 290-298. |
[5] | 李丽华, 余肖婷, 肖衡林, 马强, 刘一鸣, 杨 星, . 稻壳灰加筋土力学性能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7): 2168-2178. |
[6] | 高玮, 胡承杰, 贺天阳, 陈新, 周聪, 崔爽, . 基于统计强度理论的破裂岩体本构模型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7): 2179-2188. |
[7] | 袁庆盟, 孔亮, 赵亚鹏, . 考虑水合物填充和胶结效应的深海能源土 弹塑性本构模型[J]. 岩土力学, 2020, 41(7): 2304-2312. |
[8] | 陈昊, 胡小荣. 非饱和土三剪强度准则及验证[J]. 岩土力学, 2020, 41(7): 2380-2388. |
[9] | 吴再海, 纪洪广, 姜海强, 齐兆军, 寇云鹏, . 尾砂胶结含盐冻结充填体力学特性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6): 1874-1880. |
[10] | 瑜璐, 杨庆, 杨钢, 张金利. 塑性极限分析鱼雷锚锚尖贯入阻力[J]. 岩土力学, 2020, 41(6): 1953-1962. |
[11] | 刘新宇, 张先伟, 岳好真, 孔令伟, 徐超, . 花岗岩残积土动态冲击性能的SHPB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6): 2001-2008. |
[12] | 刘海峰, 朱长歧, 汪稔, 王新志, 崔翔, 王天民, . 礁灰岩-混凝土界面剪切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5): 1540-1548. |
[13] | 谈云志, 柯睿, 陈君廉, 吴军, 邓永锋. 碱溶液预降解淤泥有机质的效果与机制讨论[J]. 岩土力学, 2020, 41(5): 1567-1572. |
[14] | 张茂础, 盛谦, 崔臻, 马亚丽娜, 周光新. 岩石材料抗拉强度与劈裂节理面形貌的 加载速率效应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4): 1169-1178. |
[15] | 李敏, 孟德骄, 姚昕妤. 基于温度效应下二灰固化石油污染滨海盐渍土 力学特性优化固化需求[J]. 岩土力学, 2020, 41(4): 1203-12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