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19, Vol. 40 ›› Issue (4): 1377-1386.doi: 10.16285/j.rsm.2017.2140
朱赛楠1, 2,殷跃平1,李 滨3
ZHU Sai-nan1, 2, YIN Yue-ping1, LI Bin3
摘要: 以西南灰岩山区二叠系炭质页岩软弱夹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原生软岩、层间剪切带和滑带3个演化阶段的矿物组成成分、微结构和不同正应力水平的剪切蠕变力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软弱夹层在演化过程中,矿物组分发生改变,黏土矿物含量在原生软岩中小于5%,层间剪切带中在5%~10%之间,滑带中大于10%。微结构由致密变得疏松,颗粒间连接力减弱;软弱夹层的蠕变位移和蠕变速率随着剪应力增加而增大,呈非线性关系。在相同剪应力条件下,蠕变位移和蠕变速率的关系为:滑带>层间剪切带>原岩。长期剪切强度逐渐降低,黏聚力的降幅大于内摩擦角,对时间的敏感程度较高。为受软弱夹层控制的层状基岩滑坡的发育发展过程、失稳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意义。
中图分类号:
[1] | 谈云志, 柯睿, 陈君廉, 吴军, 邓永锋. 碱溶液预降解淤泥有机质的效果与机制讨论[J]. 岩土力学, 2020, 41(5): 1567-1572. |
[2] | 张峰瑞, 姜谙男, 杨秀荣, 申发义. 冻融循环下花岗岩剪切蠕变试验与模型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2): 509-519. |
[3] | 刘汉香, 许 强, 朱 星, 周小棚, 刘文德. 含软弱夹层斜坡地震动力响应过程 的边际谱特征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4): 1387-1396. |
[4] | 杨秀荣, 姜谙男, 王善勇, 张峰瑞, . 冻融循环条件下片麻岩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11): 4331-4340. |
[5] | 翟明磊,郭保华,李冰洋,焦 峰,. 岩石节理分级剪切加载-蠕变-卸载的能量与变形特征[J]. , 2018, 39(8): 2865-2872. |
[6] | 许宏发,柏 准,齐亮亮,耿汉生,马林建,刘 斌, . 基于全应力-应变曲线的软岩蠕变寿命估计[J]. , 2018, 39(6): 1973-1980. |
[7] | 陈 宾,周乐意,赵延林,王智超,晁代杰,贾古宁,. 干湿循环条件下红砂岩软弱夹层微结构与剪切强度的关联性[J]. , 2018, 39(5): 1633-1642. |
[8] | 苗发盛,吴益平,谢媛华,李曜男,李麟玮. 水位升降条件下牵引式滑坡离心模型试验[J]. , 2018, 39(2): 605-613. |
[9] | 黄诗冰,刘泉声,程爱平,刘艳章,. 低温岩体裂隙冻胀力与冻胀扩展试验初探[J]. , 2018, 39(1): 78-84. |
[10] | 陈国庆,郭 帆,王剑超,周玉新,. 冻融后石英砂岩三轴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 , 2017, 38(S1): 203-210. |
[11] | 刘秀敏,蒋玄苇,陈从新,夏开宗,周意超,宋许根, . 天然与饱水状态下石膏岩蠕变试验研究[J]. , 2017, 38(S1): 277-283. |
[12] | 张强勇,张龙云,向 文,江力宇,丁炎志,. 考虑温度效应的片麻状花岗岩三轴蠕变试验研究[J]. , 2017, 38(9): 2507-2514. |
[13] | 杨爱武,钟晓凯,梁 超, 李 岩. 吹填泥浆固化及长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 , 2017, 38(9): 2589-2596. |
[14] | 刘清秉,王 顺,夏冬生,项 伟,苏爱军,王菁莪,刘 晓,. 残余强度状态下原状滑带土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 , 2017, 38(5): 1305-1313. |
[15] | 范 刚,张建经,付 晓, . 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传递函数及其应用研究[J]. , 2017, 38(4): 1052-10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