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19, Vol. 40 ›› Issue (8): 2891-2898.doi: 10.16285/j.rsm.2018.0878
• 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 • 下一篇
刘斯宏,沈超敏,毛航宇,孙 屹
LIU Si-hong, SHEN Chao-min, MAO Hang-yu, SUN Yi
摘要: 堆石料的强度变形特性与初始孔隙及应力状态等因素相关。建立了能够预测不同初始孔隙与初始围压影响的堆石料弹塑性本构模型。在剑桥类本构模型框架内,模型能够反映随着孔隙与围压的增大,变形特性由剪胀趋于剪缩的规律。模型采用了基于颗粒体材料细观结构变化的屈服函数和非关联流动准则,提出了能够反映堆石料正常固结线不唯一的硬化参数。为了反映状态相关性,假定堆石料存在唯一的临界状态面,探讨了考虑状态相关性需要满足的数学条件,从而对剪胀方程与硬化参数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模型参数快速确定方法,将某筑坝堆石料不同初始孔隙比与围压条件下模型预测结果与三轴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中图分类号:
[1] | 李潇旋, 李涛, 彭丽云, . 控制吸力循环荷载下非饱和黏性土 的弹塑性双面模型[J]. 岩土力学, 2020, 41(2): 552-560. |
[2] | 丁艳辉, 张丙印, 钱晓翔, 殷 殷, 孙 逊. 堆石料湿化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8): 2975-2981. |
[3] | 张凌凯, 王睿, 张建民, 唐新军, . 考虑颗粒破碎效应的堆石料静动力本构模型[J]. 岩土力学, 2019, 40(7): 2547-2554. |
[4] | 孔宪京, 宁凡伟, 刘京茂, 邹德高, 周晨光, . 应力路径和干湿状态对堆石料颗粒破碎的影响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6): 2059-2065. |
[5] | 李文轩, 卞士海, 李国英, 吴俊杰, . 粗粒料接触面模型及其在土石坝工程中的应用[J]. 岩土力学, 2019, 40(6): 2379-2388. |
[6] | 王 涛, 刘斯宏, 郑守仁, 鲁 洋, . 掺复合浆液堆石料压缩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4): 1420-1426. |
[7] | 郭万里, 蔡正银, 武颖利, 黄英豪. 粗粒土的颗粒破碎耗能及剪胀方程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12): 4703-4710. |
[8] | 周兴涛,盛 谦,崔 臻,朱泽奇,胡之锋,马亚丽娜, . 基于C2阶连续函数的广义Hoek-Brown强度准则屈服面与塑性势面棱角圆化方法[J]. , 2018, 39(S1): 477-487. |
[9] | 李 杨,佘成学. 堆石料单粒强度尺寸效应的颗粒流模拟方法研究[J]. , 2018, 39(8): 2951-2959. |
[10] | 姚志华,连 杰,陈正汉,朱元青,方祥位,. 考虑细观结构演化的非饱和Q3 原状黄土弹塑性本构模型[J]. , 2018, 39(5): 1553-1563. |
[11] | 杨 贵,孙 欣,王阳阳, . 高聚物堆石料回弹特性试验[J]. , 2018, 39(5): 1669-1674. |
[12] | 邹佑学,王 睿,张建民, . 砂土液化大变形模型在FLAC3D中的开发与应用[J]. , 2018, 39(4): 1525-1534. |
[13] | 刘国明,陈泽钦,吴乐海. 堆石料Gudehus-Bauer亚塑性本构模型改进及参数确定方法[J]. , 2018, 39(3): 823-830. |
[14] | 孔宪京,朱发勇,刘京茂,邹德高,宁凡伟,. 不同加载方向条件下堆石料剪胀特性试验研究[J]. , 2018, 39(11): 3915-3920. |
[15] | 邹德高,田继荣,刘京茂,周晨光,宁凡伟,. 堆石料三维形状量化及其对颗粒破碎的影响[J]. , 2018, 39(10): 3525-35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