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18, Vol. 39 ›› Issue (S2): 451-462.doi: 10.16285/j.rsm.2018.1312
肖晓春1,丁 鑫1,潘一山1, 2,吕祥锋3,吴 迪1,王 磊1,樊玉峰1
XIAO Xiao-chun1, DING Xin1, PAN Yi-shan1, 2, LÜ Xiang-feng3, WU Di1, WANG Lei1, FAN Yu-feng1
摘要: 以深部日趋严重的煤岩体冲击-突出复合灾害为研究背景,紧密围绕多场条件下的煤岩流(瓦斯)-固耦合力学行为演化机制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充分考虑深部煤岩真三向应力环境与受载特点,自主研发了含瓦斯煤岩真三轴多参量试验系统,以期厘清煤岩受载、破坏过程力学行为、声发射与电荷感应信号时空演化规律,掌握冲击-突出复合灾害孕育力学机制,建立科学的灾害防控手段。该试验系统主要由加/卸荷系统、载荷-位移监测系统、气体环境施加与监测系统、电控系统、声发射监测系统、电荷感应信号监测系统6个子系统组成,具有高应力、真三向、多尺寸、高精度、稳定性强、多参量、多加/卸荷路径等特点。利用该系统初步开展了瓦斯压力、侧压比与卸荷路径影响的煤岩三轴受载试验,并对全应力-应变曲线及声发射、电荷感应信号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瓦斯气体影响了煤岩强度、峰后残余强度及延性特征,随侧压比值降低煤岩各向异性特征逐渐弱化,在应力较小方向具有较大的应变量,侧压比与加/卸荷路径是影响煤岩力学行为的重要应力环境因素。该系统为后续开展含瓦斯煤岩力学行为时空演化规律研究提供了试验基础。
中图分类号:
[1] | 程 万, 蒋国盛, 周治东, 魏子俊, 张 宇, 王炳红, 赵 林, . 水平井中多条裂缝同步扩展时裂缝竞争机制[J]. 岩土力学, 2018, 39(12): 4448-4456. |
[2] | 王志超,李大鸣,. 基于SPH-DEM流-固耦合算法的滑坡涌浪模拟[J]. , 2017, 38(4): 1226-1232. |
[3] | 舒 才,王宏图,施 峰,胡国忠,. 基于两能态吸附热理论的煤层瓦斯流动热-流-固多场耦合模型[J]. , 2017, 38(11): 3197-3204. |
[4] | 郑亚飞,张璐璐,张 洁,郑建国,于永堂,. 基于时变监测数据的降雨滑坡多目标随机反分析[J]. , 2017, 38(11): 3371-3377. |
[5] | 王 凯,李术才,张庆松,张 霄,李利平,张乾青,刘 聪. 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用的新型相似材料研制及应用[J]. , 2016, 37(9): 2521-2533. |
[6] | 虞 松 ,朱维申 ,张云鹏,. 基于DDA方法一种流-固耦合模型的建立及裂隙体渗流场分析和应用[J]. , 2015, 36(2): 555-560. |
[7] | 王章琼,晏鄂川,鲁功达,高连通,张颀明,唐睿旋. 我国大陆地下水封洞库库址区地应力场分布规律统计分析[J]. , 2014, 35(S1): 251-256. |
[8] | 张 帆 ,周 辉 ,吕 涛 ,胡大伟 ,盛 谦 ,胡其志,. CO2注入下岩层变形和流体运移分析(I):两相流-岩层耦合模型[J]. , 2014, 35(9): 2549-2554. |
[9] | 楼云锋,杨颜志,金先龙. 输水隧道地震响应的多物质ALE数值分析[J]. , 2014, 35(7): 2095-2102. |
[10] | 吴 谦 ,王常明 ,宋朋燃 ,朱海波 ,马栋和,. 黄土陡坡降雨冲刷试验及其三维颗粒流流-固耦合模拟[J]. , 2014, 35(4): 977-985. |
[11] | 刘先珊 ,许 明 . 基于三维流-固耦合模型的油井出砂细观机制研究[J]. , 2013, 34(8): 2363-2370. |
[12] | 岳迎春 ,郭建春 . 重复压裂转向机制流-固耦合分析[J]. , 2012, 33(10): 3189-3193. |
[13] | 常德玉,李根生,沈忠厚,黄中伟,田守山曾,史怀忠,宋先知. 考虑三向地应力差时不同钻井条件下井底应力场研究[J]. , 2011, 32(5): 1546-1552. |
[14] | 纪佑军 ,刘建军 ,程林松. 考虑流-固耦合的隧道开挖数值模拟[J]. , 2011, 32(4): 1229-1233. |
[15] | 邓 涛 ,万 玲 ,魏作安. 温庄尾矿库堆坝模型试验及坝体稳定性分析[J]. , 2011, 32(12): 3647-36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