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19, Vol. 40 ›› Issue (10): 3920-3927.doi: 10.16285/j.rsm.2018.1388
王本鑫1, 2,金爱兵1, 2,赵怡晴1, 2,王 贺3,孙 浩1, 2,刘佳伟1, 2,魏余栋1, 2
WANG Ben-xin1, 2, JIN Ai-bing1, 2, ZHAO Yi-qing1, 2, WANG He3, SUN Hao1, 2, LIU Jia-wei1, 2, WEI Yu-dong1, 2
摘要: 传统岩石钻孔取芯制备的试件存在同批次内部结构不明确、力学性质差异大等缺点,而插缝法制备试件存在预制节理产状不易控制、精度低、周期长等缺点。3D打印技术克服了传统试件制备方法的不足,但试件存在强度低、塑性高的缺点。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无节理完整试件A?1?1和非贯通平行四节理试件B?1?1,并进行了真空干燥处理和单轴压缩试验,对试件B?1?1进行了CT扫描试验和内部裂隙三维重构。获得了单轴压缩后该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表观破裂模式和试件B?1?1内部裂隙的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试件A?1?1的应力?应变曲线与未干燥试件的对比说明真空干燥可提高试件强度减小塑性变形,为3D打印试件在岩石力学领域的适用性研究提供参考;试件A?1?1的应力?应变曲线与煤岩对比,表观破裂模式与中砂岩的对比均相似,说明3D打印试件可用于类似岩石的力学研究;单轴压缩条件下“翼形扁颈漏斗状”破裂模式是使非贯通平行四节理试件失去承载能力的主要破裂模式,其裂隙产生、扩展、贯通演化规律表现为复杂的拉剪组合演化,且内部破裂模式与表观破裂模式存在很大差异,表观破裂模式不能准确表征内部破裂模式。
中图分类号:
[1] | 侯志强, 王宇, 刘冬桥, 李长洪, 刘昊. 三轴疲劳-卸围压条件下大理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5): 1510-1520. |
[2] | 王刚, 秦相杰, 江成浩, 张振宇. 温度作用下CT三维重建煤体微观 结构的渗流和变形模拟[J]. 岩土力学, 2020, 41(5): 1750-1760. |
[3] | 彭家奕, 张家发, 沈振中, 叶加兵, . 颗粒形状对粗粒土孔隙特征和渗透性的影响[J]. 岩土力学, 2020, 41(2): 592-600. |
[4] | 刘泉声, 何璠, 邓鹏海, 田永超. 3D打印技术在岩石物理力学试验中的应用[J]. 岩土力学, 2019, 40(9): 3397-3404. |
[5] | 刘语, 张巍, 梁小龙, 许林, 唐心煜. 南京粉细砂空间孔隙结构表征单元体确定[J]. 岩土力学, 2019, 40(7): 2723-2729. |
[6] | 蔡正银, 朱 洵, 黄英豪, 张 晨. 冻融过程对膨胀土裂隙演化特征的影响[J]. 岩土力学, 2019, 40(12): 4555-4563. |
[7] | 李静, 孔祥超, 宋明水, 汪勇, 王昊, 刘旭亮, . 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对岩石力学特性 及裂缝扩展影响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11): 4149-4156. |
[8] | 伍天华, 周 喻, 王 莉, 孙金海, 赵 欢, 孙 铮, . 单轴压缩条件下岩石孔-隙相互作用机制细观研究[J]. 岩土力学, 2018, 39(S2): 463-472. |
[9] | 叶万军,李长清,杨更社,刘忠祥,彭瑞奇. 冻融环境下黄土体结构损伤的尺度效应[J]. , 2018, 39(7): 2336-2343. |
[10] | 叶加兵, 张家发, 邹维列, . 颗粒形状对碎石料孔隙特性影响研究[J]. 岩土力学, 2018, 39(12): 4457-4467. |
[11] | 王志良,年玉泽,申林方,徐则民,. 植被发育斜坡土体大孔隙三维重构模型渗流场的LBM数值模拟[J]. , 2018, 39(10): 3821-3829. |
[12] | 陈世杰,马 巍,李国玉,刘恩龙,张 革,. 与医用CT配合使用的冻土三轴仪的研制与应用[J]. , 2017, 38(S2): 359-367. |
[13] | 蒋明镜 ,刘 蔚 ,孙 亚 ,张 宁 ,王华宁 . 考虑环境劣化非贯通节理岩体的直剪试验离散元模拟[J]. , 2017, 38(9): 2728-2736. |
[14] | 田 威,裴志茹,韩 女. 基于CT扫描与3D打印技术的岩体三维重构及力学特性初探[J]. , 2017, 38(8): 2297-2305. |
[15] | 孙 伟,吴爱祥,侯克鹏,杨 溢,刘 磊,. 基于X-Ray CT试验的塌陷区回填体孔隙结构研究[J]. , 2017, 38(12): 3635-36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