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19, Vol. 40 ›› Issue (8): 3062-3070.doi: 10.16285/j.rsm.2018.2086
王鹏飞1,谭文辉1,马学文2,李子建2,刘景军2,武洋帆2
WANG Peng-fei1, TAN Wen-hui1, MA Xue-wen2, LI Zi-jian2, LIU Jing-jun2, WU Yang-fan2
摘要: 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30个含10级粗糙度(JRC=1~20)、3种厚度(1.5、3.0、5.0 mm)的裂隙插片,通过模具浇筑成贯通充填裂隙类岩石试件,并对所制备的试件开展渗透性试验,研究在不同围压水平下不同粗糙度、不同隙宽贯通充填裂隙的渗流特性。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粗糙度和隙宽贯通充填裂隙渗透率均随围压增加而减小,且在围压加载初期,裂隙渗透率的降低速度明显要高于围压加载中后期,最大渗透率降差达到78%。(2)围压加载初期,隙宽较小时,裂隙渗透率有随粗糙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且离散性较大;随着围压和隙宽的增加,粗糙度对裂隙渗透性的影响迅速减小。(3)对于10级不同粗糙度贯通充填裂隙,围压加载过程中,均有隙宽越大,裂隙渗透率越大的规律;且在围压较小时,粗糙度越大,不同隙宽贯通充填裂隙渗透率的差值越大,但随着围压的升高,这种影响逐渐被消除。(4)围压对贯通充填裂隙渗透率的影响处于主导地位,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幂函数进行描述。
中图分类号:
[1] | 王珂, 盛金昌, 郜会彩, 田晓丹, 詹美礼, 罗玉龙, . 应力−渗流侵蚀耦合作用下粗糙裂隙渗流特性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S1): 30-40. |
[2] | 侯钦宽, 雍睿, 杜时贵, 徐敏娜, 曹泽敏. 结构面粗糙度统计测量最小样本数确定方法[J]. 岩土力学, 2020, 41(4): 1259-1269. |
[3] | 夏才初, 喻强锋, 钱 鑫, 桂 洋, 庄小清. 常法向刚度条件下岩石节理剪切−渗 流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1): 57-66. |
[4] | 李博, 黄嘉伦, 钟振, 邹良超, . 三维交叉裂隙渗流传质特性数值模拟[J]. 岩土力学, 2019, 40(9): 3670-3768. |
[5] | 张天军, 庞明坤, 蒋兴科, 彭文清, 纪翔, . 负压对抽采钻孔孔周煤体瓦斯渗流特性的影响[J]. 岩土力学, 2019, 40(7): 2517-2524. |
[6] | 葛云峰, 钟鹏, 唐辉明, 赵斌滨, 王亮清, 夏丁, 仇雅诗, 李鹏飞, 张莉, 闻炼, 曹天赐, . 基于钻孔图像的岩体结构面几何信息智能测量[J]. 岩土力学, 2019, 40(11): 4467-4476. |
[7] | 周 辉, 程广坦, 朱 勇, 张春生, 卢景景, 张传庆, 章颖辉, . 基于3D雕刻技术的岩体结构面剪切各向异性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1): 118-126. |
[8] | 王鹏飞, 李长洪, 马学文, 李子建, 刘景军, 武洋帆, . 断层带不同含石率土石混合体渗流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8, 39(S2): 53-61. |
[9] | 杨圣奇,陆家炜,田文岭,唐劲舟,. 不同节理粗糙度类岩石材料三轴压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 , 2018, 39(S1): 21-32. |
[10] | 丁红岩,贾 楠,张浦阳, . 砂土中筒型基础沉放过程渗流特性和沉贯阻力研究[J]. , 2018, 39(9): 3130-3138. |
[11] | 李正伟,张延军,张 驰,许天福,. 花岗岩单裂隙渗流传热特性试验[J]. , 2018, 39(9): 3261-3269. |
[12] | 熊 峰,孙 昊,姜清辉,叶祖洋,薛道锐,刘乳燕,. 粗糙岩石裂隙低速非线性渗流模型及试验验证[J]. , 2018, 39(9): 3294-3302. |
[13] | 赵婷婷,冯云田,王 敏,王 勇,. 基于改进粗糙表面Greenwood-William 接触模型的离散元方法[J]. , 2018, 39(9): 3440-3452. |
[14] | 陈 琛,冷伍明,杨 奇,金子豪,聂如松,邱 鋆,. 混凝土桩-泥皮-砂土接触面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 , 2018, 39(7): 2461-2472. |
[15] | 张文泉,袁久党,王忠昶,朱纪明,. 采动裂隙岩体压剪渗透规律试验研究[J]. , 2017, 38(9): 2473-24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