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0, Vol. 41 ›› Issue (5): 1591-1598.doi: 10.16285/j.rsm.2019.0690
张升1, 2,高峰1, 2,陈琪磊2,盛岱超2,3
ZHANG Sheng1, 2, GAO Feng1, 2, CHEN Qi-lei2, SHENG Dai-chao2, 3
摘要: 荷载作用下砂粉土动水力特性与细颗粒迁移研究是分析振动液化、翻浆冒泥等自然或工程灾变过程细观致灾机制和演化机制的基础与关键。利用自主研制的试验系统,开展了模拟列车动-静组合荷载作用下饱和砂粉土动水力特性及细粒迁移机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动-静组合荷载作用下试样的轴向变形呈现出台阶式变化特点;试样的总应力分布随着深度的增加表现出显著的指数减小趋势;孔隙水压力反复经历了动荷载作用下的累积与静荷载作用下的消散过程,并且在该过程中轴向孔隙水压力梯度逐渐对孔隙水形成“抽吸”作用,促使细颗粒产生迁移和集聚。通过分析试样不同层位深度处3种粒径组颗粒含量及有效粒径d10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动-静组合荷载作用对饱和砂粉土中细颗粒发生层间迁移流动的影响机制。
中图分类号:
[1] | 李大勇, 张景睿, 张雨坤, 高玉峰, 刘俊伟, . 饱和砂土中裙式吸力基础水平循环特性和 累积转角变化规律[J]. 岩土力学, 2021, 42(3): 611-619. |
[2] | 张峰瑞, 姜谙男, 杨秀荣. 孔隙水压力对锯齿状结构面剪切蠕变特性的影响[J]. 岩土力学, 2020, 41(9): 2901-2912. |
[3] | 丁楚, 余文瑞, 史江伟, 张宇亭, 陈永辉, . 水平循环荷载下桩基变形特性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8): 2659-2664. |
[4] | 张小玲, 朱冬至, 许成顺, 杜修力, . 强度弱化条件下饱和砂土地基中桩−土 相互作用p-y曲线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7): 2252-2260. |
[5] | 李潇旋, 李涛, 李舰, 张涛. 循环荷载下非饱和结构性黏土的弹塑性双面模型[J]. 岩土力学, 2020, 41(4): 1153-1160. |
[6] | 李宗泽, 姜德义, 范金洋, 陈 结, 刘 伟, 吴 斐, 杜 超, 康燕飞. 盐岩三轴间隔疲劳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4): 1305-1312. |
[7] | 孟庆彬, 钱唯, 韩立军, 蔚立元, 王丛凯, 周星, . 极弱胶结岩体再生结构的形成机制 与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3): 799-812. |
[8] | 毕宗琦, 宫全美, 周顺华, 程茜, . 循环荷载下竖向土拱演化规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3): 886-894. |
[9] | 李潇旋, 李涛, 彭丽云, . 控制吸力循环荷载下非饱和黏性土 的弹塑性双面模型[J]. 岩土力学, 2020, 41(2): 552-560. |
[10] | 吴琪, 丁选明, 陈志雄, 陈育民, 彭宇, . 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珊瑚礁砂地基中桩-土-结构 地震响应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2): 571-580. |
[11] | 陈佳莹, 滕竞成, 尹振宇, . 黏土中桶式基础的宏单元模拟[J]. 岩土力学, 2020, 41(11): 3823-3830. |
[12] | 庄心善, 赵汉文, 陶高梁, 王俊翔, 黄勇杰. 循环荷载下弱膨胀土累积变形与动强度 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10): 3192-3200. |
[13] | 刘忠玉, 夏洋洋, 张家超, 朱新牧. 考虑Hansbo渗流的饱和黏土 一维弹黏塑性固结分析[J]. 岩土力学, 2020, 41(1): 11-22. |
[14] | 于丽, 吕城, 段儒禹, 王明年, . 考虑孔隙水压力及非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下浅埋土质隧道三维塌落机制的上限分析[J]. 岩土力学, 2020, 41(1): 194-204. |
[15] | 唐晓武, 柳江南, 杨晓秋, 俞悦. 开孔管桩动孔压消散特性的理论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9): 3335-33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