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0, Vol. 41 ›› Issue (4): 1247-1258.doi: 10.16285/j.rsm.2019.0717
杜宇翔1, 2,盛谦1, 2,王帅3,付晓东1, 2,罗红星4, 5, 田明4, 5,王立纬1, 6,梅鸿儒1, 7
DU Yu-xiang1, 2, SHENG Qian1, 2, WANG Shuai3, FU Xiao-dong1, 2, LUO Hong-xing4, 5, TIAN Ming4, 5, WANG Li-wei1, 6, MEI Hong-ru1, 7
摘要: 以金沙江寨子村昔格达组半成岩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电镜扫描,测定了矿物成分、天然与饱和状态矿物颗粒微观结构;通过三轴压缩试验,研究了昔格达组半成岩受水和围压影响的强度及变形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微观机制;通过对昔格达组半成岩、土、软岩强度指标与含水率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了昔格达组半成岩不同于土和软岩的强度特性,并给出了针对此类岩土体的工程分级建议。研究表明:(1)微观结构显示昔格达组半成岩有明显不同于土和岩石的弱胶结结构特征,在饱和后胶结结构易遭破坏;(2)昔格达组半成岩黏聚力、摩擦角均随含水率增加而减小,平均模量在高含水率下随围压增加而增大,围压一定时随含水率增加而减小;(3)昔格达组半成岩、土、软岩的黏聚力大小为软岩>昔格达组半成岩>土,黏聚力对含水率的敏感性为软岩>昔格达组半成岩>土,摩擦角对含水率的敏感性为土>昔格达组半成岩>软岩;(4)将Φ50 mm×100 mm标准试件的单轴抗压强度在0.2~3 MPa,黏聚力在30~200 kPa的岩土体归类为硬土?软岩,建议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将其与岩石和土进行区分。
中图分类号:
[1] | 李波波, 王忠晖, 任崇鸿, 张尧, 许江, 李建华, . 水-力耦合下煤岩力学特性及损伤本构模型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2): 315-323. |
[2] | 张继文, 穆青翼, 廖红建, 刘芬良, . 考虑土体孔隙比和比表面积影响的未冻 结体积含水率曲线模型[J]. 岩土力学, 2020, 41(9): 2913-2921. |
[3] | 罗易, 张家铭, 周峙, 契霍特金, 米敏, 沈筠, . 降雨-蒸发条件下土体开裂临界 含水率演变规律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8): 2592-2600. |
[4] | 潘永亮, 简文星, 李林均, 林雨秋, 田朋飞. 基于改进Green-Ampt模型的花岗岩 残积土边坡降雨入渗规律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8): 2685-2692. |
[5] | 赵怡晴, 吴常贵, 金爱兵, 孙浩, . 热处理砂岩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质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7): 2233-2240. |
[6] | 朱楠, 刘春原, 赵献辉, 王文静, . 不同应力路径下K0固结结构性黏土 微观结构特征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6): 1899-1910. |
[7] | 杨凯旋, 侯天顺. 击实试验类型对EPS颗粒轻量土击实特性的 影响规律[J]. 岩土力学, 2020, 41(6): 1971-1982. |
[8] | 孙银磊, 汤连生, 刘洁, . 非饱和土微观结构与粒间吸力的研究进展[J]. 岩土力学, 2020, 41(4): 1095-1122. |
[9] | 史振宁, 戚双星, 付宏渊, 曾铃, 何忠明, 方睿敏, . 降雨入渗条件下土质边坡含水率分 布与浅层稳定性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3): 980-988. |
[10] | 张善凯, 冷先伦, 盛谦, . 卢氏膨胀岩湿胀软化特性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2): 561-570. |
[11] | 王东星, 唐弈锴, 伍林峰, . 疏浚淤泥化学絮凝−真空预压深度脱水效果评价[J]. 岩土力学, 2020, 41(12): 3929-3938. |
[12] | 郭君仪, 孙梦雅, 施斌, 魏广庆, 刘洁. 不同环境温度下土体含水率主动加热 光纤法监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12): 4137-4144. |
[13] | 黄涛, 方祥位, 张伟, 申春妮, 雷宇龙, . 活性氧化镁−微生物固化黄土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10): 3300-3306. |
[14] | 雷华阳, 胡垚, 雷尚华, 祁子洋, 许英刚, . 增压式真空预压加固吹填超软土微观结构特征分析[J]. 岩土力学, 2019, 40(S1): 32-40. |
[15] | 韩钢, 周辉, 陈建林, 张传庆, 高阳, 宋桂红, 洪望兵, . 白鹤滩水电站层间错动带工程地质特性[J]. 岩土力学, 2019, 40(9): 3559-35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