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2, Vol. 43 ›› Issue (S1): 13-22.doi: 10.16285/j.rsm.2020.0753
蒋长宝1,余塘1,魏文辉2,段敏克1, 3,杨阳1,魏财1
JIANG Chang-bao1, YU Tang1, WEI Wen-hui2, DUAN Min-ke1, 3, YANG Yang1, WEI Cai1
摘要: 为研究开采过程中煤岩力学行为及渗透率演化规律,运用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渗流伺服试验系统,进行了不同加卸载条件下原煤力学及渗流试验,分析了加卸载应力作用对煤岩变形及渗流规律的影响,得到了剪胀角随塑性剪切应变的变化关系,发现了塑性剪切应变在1.6%左右会出现剪胀角急剧变化的现象。根据试验现象和结果,考虑煤岩结构对渗透率的影响,对煤岩在弹性阶段和屈服损伤后的结构进行简化,基于火柴棍模型及渗流理论分析,从应变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加卸载应力对煤岩渗透率的影响,建立了两个不同阶段的渗透率模型(即弹性阶段和损伤阶段),基于不同阶段的渗透率模型和剪胀角规律,构建了煤岩全过程渗透率模型。所构建的渗透率模型与试验结果对比吻合效果较好,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可以为实现煤与瓦斯共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
[1] | 杨科, 张寨男, 池小楼, 吕鑫, 魏祯, 刘文杰, . 循环载荷下含水砂岩裂纹演化与损伤特征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7): 1791-1802. |
[2] | 王一伟, 刘 润, 孙若晗, 许泽伟. 基于抗转模型的颗粒材料宏−细观关系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4): 945-956. |
[3] | 董青, 周正华, 苏杰, 李小军, 郝冰, . 基于对数动骨架的可考虑液化大变形本构[J]. 岩土力学, 2021, 42(7): 1903-1910. |
[4] | 邓华锋, 方景成, 李建林, 李冠野, 齐豫, 许晓亮. 水-岩和循环加卸载次序作用下 砂岩动力特性损伤演化规律[J]. 岩土力学, 2021, 42(2): 343-351. |
[5] | 俞缙, 刘泽瀚, 林立华, 黄建国, 任文斌, 周垒, . 变幅循环加卸载作用下大理岩扩容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11): 2934-2942. |
[6] | 赵军, 郭广涛, 徐鼎平, 黄翔, 胡偲, 夏跃林, 张頔. 三轴及循环加卸载应力路径下深埋 硬岩变形破坏特征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5): 1521-1530. |
[7] | 陈 勇, 苏 剑, 谈云志, CHAN Dave, . 循环脱吸湿与加卸载耦合作用下 土体持水性能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8): 2907-2913. |
[8] | 李建朋, 高岭, 母焕胜. 高应力卸荷条件下砂岩扩容特征及其剪胀角函数[J]. 岩土力学, 2019, 40(6): 2119-2126. |
[9] | 王辰霖, 张小东, 杜志刚, . 循环加卸载作用下预制裂隙煤样渗透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6): 2140-2153. |
[10] | 李 军, 张 杨, 胡大伟, 周 辉, 卢景景, 吕 涛, 史林肯, . 花岗岩三轴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气体渗透率[J]. 岩土力学, 2019, 40(2): 693-700. |
[11] | 荣腾龙, 周宏伟, 王路军, 任伟光, 王子辉, 苏腾, . 采掘扰动与温度耦合影响下工作面 前方煤体渗透率模型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11): 4289-4298. |
[12] | 金俊超, 佘成学, 尚朋阳. 硬岩弹塑性变形破坏过程中强度参数 及剪胀角演化模型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11): 4401-4411. |
[13] | 王鹏飞, 李长洪, 马学文, 李子建, 刘景军, 武洋帆, . 断层带不同含石率土石混合体渗流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8, 39(S2): 53-61. |
[14] | 陈 锋, 张青庆, 姚 威, 叶良良, . 含泥盐岩的扩容特性与剪胀角模型[J]. 岩土力学, 2018, 39(S2): 195-201. |
[15] | 杨小彬,韩心星,刘恩来,张子鹏,王逍遥, . 循环加卸载下花岗岩非均匀变形演化的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J]. , 2018, 39(8): 2732-27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