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1, Vol. 42 ›› Issue (2): 439-450.doi: 10.16285/j.rsm.2020.1006
王本鑫1, 2,金爱兵1, 2,孙浩1, 2,王树亮1, 2
WANG Ben-xin1, 2, JIN Ai-bing1, 2, SUN Hao1, 2, WANG Shu-liang1, 2
摘要: 粗糙交叉节理广泛存在于实际岩体中,含不同角度粗糙交叉节理试样的力学破裂演化特性研究对岩体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Barton节理轮廓曲线,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不同角度粗糙交叉节理模型,浇筑成试样后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并采用DIC技术对试样表面的变形特征进行了处理与分析。结果表明:主节理倾角较大试样的单轴强度基本小于主节理倾角较小试样,主次节理夹角 在45°~60°之间时对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影响最大;通过对DIC应变云图、节理尖端全程应变和应变率激增点分析可知,起裂主要发生在主节理上下端和次节理上端,起裂应力在峰值应力的90%至峰值阶段,屈服阶段裂隙扩展速度缓慢,快速扩展主要发生在峰后阶段;粗糙交叉节理试样的起裂方向与平直节理试样不同,节理尖端裂隙多以剪切形式存在,远端在最大主应力的作用下多演化为张拉裂隙;主节理下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基本大于次节理上端,说明主节理对试样的破裂起主要作用,节理尖端的KII多大于KI,说明起裂扩展受剪切作用大于张拉作用。
中图分类号:
[1] | 黄娜, 蒋宇静, 程远方, 刘日成, . 基于3D打印技术的复杂三维粗糙裂隙网络 渗流特性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6): 1659-1668. |
[2] | 齐飞飞, 张科, 谢建斌, . 基于DIC技术的含不同节理密度类岩石试件 破裂机制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6): 1669-1680. |
[3] | 许江, 宋肖徵, 彭守建, 陈灿灿, 冉晓梦, 闫发志, . 基于3D-DIC技术岩石广义应力松弛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1): 27-38. |
[4] | 王本鑫, 金爱兵, 王树亮, 孙浩, . 3D打印交叉节理试件力学破裂特性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1): 39-49. |
[5] | 张科, 齐飞飞, 陈宇龙, . 基于3D打印和DIC技术的裂隙网络模型 变形破裂特征及填充物影响效应[J]. 岩土力学, 2020, 41(8): 2555-2563. |
[6] | 田威, 王震, 张丽, 余宸, . 高温作用后3D打印岩体试样力学性能初探[J]. 岩土力学, 2020, 41(3): 961-969. |
[7] | 金爱兵, 王树亮, 王本鑫, 孙浩, 陈帅军, 朱东风, . 基于DIC的3D打印交叉节理试件破裂机制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12): 3862-3872. |
[8] | 崔溦, 邹旭, 李正, 江志安, 谢武, . 分形岩石裂隙中渗流扩散运动的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11): 3553-3562. |
[9] | 彭守建, 冉晓梦, 许江, 陈灿灿, 宋肖徵, 闫发志, . 基于3D-DIC技术的砂岩变形局部化 荷载速率效应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11): 3591-3603. |
[10] | 金爱兵, 王树亮, 王本鑫, 孙浩, 赵怡晴, . 基于DIC技术的3D打印节理试件破裂机制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10): 3214-3224. |
[11] | 易雪枫, 刘春康, 王宇. 金属矿尾废胶结充填体破裂演化过程 原位CT扫描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10): 3365-3373. |
[12] | 王培涛, 黄正均, 任奋华, 章亮, 蔡美峰, . 基于3D打印的含复杂节理岩石直剪特性 及破坏机制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1): 46-56. |
[13] | 刘泉声, 何璠, 邓鹏海, 田永超. 3D打印技术在岩石物理力学试验中的应用[J]. 岩土力学, 2019, 40(9): 3397-3404. |
[14] | 杨石扣, 张继勋, 任旭华, . 基于改进数值流形法的接触裂纹问题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5): 2016-2021. |
[15] | 王登科, 孙刘涛, 魏建平, . 温度冲击下煤的微观结构变化与断裂机制[J]. 岩土力学, 2019, 40(2): 529-5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