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1, Vol. 42 ›› Issue (4): 1065-1077.doi: 10.16285/j.rsm.2020.1210
李亚峰1,聂如松1, 2,李元军3,冷伍明1, 2,阮波1
LI Ya-feng1, NIE Ru-song1, 2, LI Yuan-jun3, LENG Wu-ming1, 2, RUAN Bo1
摘要: 实际列车运营条件下相邻列车间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因此,列车对路基的长期作用由列车通过时的振动加载和无列车通过时的荷载间歇组成,即间歇性循环荷载。为探究路基在列车间歇性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开展了连续加载与间歇加载(单级、多级加载)的动三轴试验,研究了间歇加载下累积塑性应变的发展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累积塑性应变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间歇加载提高了试样抵抗荷载的能力、降低了累积塑性变形的发展;间歇加载下试样的累积塑性应变曲线呈“阶段式”增长,不同于连续加载下累积塑性应变曲线“平顺型”发展的特点;基于时间硬化方法对双曲线模型进行改进,并对间歇加载(单级、多级加载)下稳定型和临界型试样的累积塑性应变进行预测,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研究结果对于深入分析实际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土体的变形特性和沉降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图分类号:
[1] | 任华平, 刘希重, 宣明敏, 叶新宇, 李强, 张升, . 循环荷载作用下击实粉土累积塑性变形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4): 1045-1055. |
[2] | 闫长斌, 汪鹤健, 杨继华, 陈馈, 周建军, 郭卫新, . 利用PLSR-DNN耦合模型预测TBM净掘进速率[J]. 岩土力学, 2021, 42(2): 519-528. |
[3] | 王家全, 畅振超, 唐毅, 唐滢, . 循环荷载下加筋砾性土填料的动三轴试验分析[J]. 岩土力学, 2020, 41(9): 2851-2860. |
[4] | 杨志浩, 岳祖润, 冯怀平, 叶朝良, 马德良, . 级配碎石填料大三轴试验及累积塑性应变预测模型[J]. 岩土力学, 2020, 41(9): 2993-3002. |
[5] | 杨志浩, 岳祖润, 冯怀平, . 非饱和粉土路基内水分迁移规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7): 2241-2251. |
[6] | 王康宇, 庄妍, 耿雪玉, . 铁路路基粗粒土填料临界动应力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6): 1865-1873. |
[7] | 梁珂, 陈国兴, 杭天柱, 刘抗, 何杨, . 砂类土最大动剪切模量的新预测模型[J]. 岩土力学, 2020, 41(6): 1963-1970. |
[8] | 梁珂, 陈国兴, 刘抗, 王彦臻, . 饱和珊瑚砂最大动剪切模量的 循环加载衰退特性及预测模型[J]. 岩土力学, 2020, 41(2): 601-611. |
[9] | 魏晓明, 郭利杰, 周小龙, 李长洪, 张立新, . 高阶段胶结充填体全时序应力演化规律 及预测模型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11): 3613-3620. |
[10] | 梁珂, 何杨, 陈国兴, . 南沙珊瑚砂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1): 23-31. |
[11] | 梁 珂, 陈国兴, 何 杨, 刘景儒, . 基于相关函数理论的动模量和阻尼比计算新方法[J]. 岩土力学, 2019, 40(4): 1368-1376. |
[12] | 张 勋, 黄茂松, 胡志平, . 砂土中单桩水平循环累积变形特性模型试验[J]. 岩土力学, 2019, 40(3): 933-941. |
[13] | 裴向军, 朱 凌, 崔圣华, 张晓超, 梁玉飞, 高会会, 张子东. 大光包滑坡层间错动带液化特性及 滑坡启动成因探讨[J]. 岩土力学, 2019, 40(3): 1085-1096. |
[14] | 钟祖良, 别聪颖, 范一飞, 刘新荣, 罗亦琦, 涂义亮, . 土石混合体注浆扩散机制及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11): 4194-4202. |
[15] | 王丽艳, 巩文雪, 曹晓婷, 姜朋明, 王炳辉. 砾钢渣抗液化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10): 3741-37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