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1, Vol. 42 ›› Issue (3): 611-619.doi: 10.16285/j.rsm.2020.1296
李大勇1,张景睿1,张雨坤2,高玉峰3,刘俊伟4
LI Da-yong1, 2, ZHANG Jing-rui1, ZHANG Yu-kun2, GAO Yu-feng3, LIU Jun-wei4
摘要: 裙式吸力基础是一种新型海上风电工程吸力基础形式。采用模型试验研究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传统和裙式吸力基础的累积转角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循环加载方式包含单向循环加载和变幅循环加载。试验结果表明:传统和裙式吸力基础循环累积转角主要发生在前200次循环,循环累积转角随循环荷载幅值和循环次数增加逐渐增大,累积转角增长速率随循环次数增加逐渐减小。基础累积转角与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可用幂函数进行表达。采用Leblanc方法和Miner准则,对长期变幅循环加载下基础累积转角转化为等幅循环荷载进行分析,预测了基础累积转角,发现循环荷载的顺序和循环荷载幅值对基础累积转角有一定的影响。荷载幅值逐级增大条件下,预测的基础累积转角略高于实测值。另外,研究了循环加载过程对基础水平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基础水平承载力较循环加载前有一定提高。研究成果能为海上风电吸力基础的设计提供依据。
中图分类号:
[1] | 饶佩森, 李丹, 孟庆山, 王新志, 付金鑫, 雷学文, . 循环荷载作用下钙质砂地基土压力分布特征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6): 1579-1586. |
[2] | 李亚峰, 聂如松, 李元军, 冷伍明, 阮波, . 间歇性循环荷载下路基细粒土填料永久 变形特性及预测模型[J]. 岩土力学, 2021, 42(4): 1065-1077. |
[3] | 丁楚, 余文瑞, 史江伟, 张宇亭, 陈永辉, . 水平循环荷载下桩基变形特性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8): 2659-2664. |
[4] | 张升, 高峰, 陈琪磊, 盛岱超, . 砂-粉土混合料在列车荷载作用下 细颗粒迁移机制试验[J]. 岩土力学, 2020, 41(5): 1591-1598. |
[5] | 李潇旋, 李涛, 李舰, 张涛. 循环荷载下非饱和结构性黏土的弹塑性双面模型[J]. 岩土力学, 2020, 41(4): 1153-1160. |
[6] | 李宗泽, 姜德义, 范金洋, 陈 结, 刘 伟, 吴 斐, 杜 超, 康燕飞. 盐岩三轴间隔疲劳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4): 1305-1312. |
[7] | 毕宗琦, 宫全美, 周顺华, 程茜, . 循环荷载下竖向土拱演化规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3): 886-894. |
[8] | 李潇旋, 李涛, 彭丽云, . 控制吸力循环荷载下非饱和黏性土 的弹塑性双面模型[J]. 岩土力学, 2020, 41(2): 552-560. |
[9] | 陈佳莹, 滕竞成, 尹振宇, . 黏土中桶式基础的宏单元模拟[J]. 岩土力学, 2020, 41(11): 3823-3830. |
[10] | 庄心善, 赵汉文, 陶高梁, 王俊翔, 黄勇杰. 循环荷载下弱膨胀土累积变形与动强度 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10): 3192-3200. |
[11] | 唐晓武, 柳江南, 杨晓秋, 俞悦. 开孔管桩动孔压消散特性的理论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9): 3335-3343. |
[12] | 杨小彬, 程虹铭, 吕嘉琦, 侯鑫, 聂朝刚, . 三轴循环荷载下砂岩损伤耗能比演化特征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10): 3751-3757. |
[13] | 刘 斌, 许宏发, 董 璐, 马语卿, 李可良, . 岩盐循环荷载下基于DS黏壶的非线性流变模型研究[J]. 岩土力学, 2018, 39(S2): 107-114. |
[14] | 时 刚,刘忠玉,李永辉. 循环荷载作用下考虑非达西渗流的软黏土一维流变固结分析[J]. , 2018, 39(S1): 521-528. |
[15] | 程星磊,王建华,王哲学,. 软黏土中吸力锚循环失稳过程的模型试验[J]. , 2018, 39(9): 3285-32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