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2, Vol. 43 ›› Issue (4): 1031-1040.doi: 10.16285/j.rsm.2021.1075
汪铁楠1,翟越1,高欢1,李宇白1,李艳1,孙维振2,颜廷韵2
WANG Tie-nan1, ZHAI Yue1, GAO Huan1, LI Yu-bai1, LI Yan1, SUN Wei-zhen2, YAN Ting-yun2
摘要: 煤岩组合体在静力压缩下的宏观变形受界面效应影响,与煤、岩单体存在显著差异。在岩石单体材料的有效介质模型基础上进行改进,考虑了煤岩组合体的构成特征,提出一种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煤岩组合体的裂前宏观弹性模型。模型参数基于轴向裂纹应变确定,均可从试验曲线获得,方法简单方便。通过现有文献的数据验证,表明了模型的合理性、有效性和普适性。对模型参数进行讨论,结果表明:(1)在煤岩组合体的裂前阶段,煤岩组合体裂纹差异可以忽略;(2)模型通过对煤岩组合体基质进行解耦,反映了界面效应对煤岩组合体弹性性能的影响;(3)模型中岩体基质的有效占比随着煤体比例的提高显著下降;(4)存在岩体与煤体弹性模量的最佳比值,使岩体基质的有效占比最大。模型可为矿井支护方案设计与材料选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中图分类号:
[1] | 杨 科, 刘文杰, 马衍坤, 许日杰, 池小楼, . 真三轴单面临空下煤岩组合体冲击 破坏特征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1): 15-27. |
[2] | 陈光波, 秦忠诚, 张国华, 李谭, 李敬凯, . 受载煤岩组合体破坏前能量分布规律[J]. 岩土力学, 2020, 41(6): 2021-2033. |
[3] | 曾严谨,荣 冠,彭 俊,沙 松, . 高温循环作用后大理岩裂纹扩展试验研究[J]. , 2018, 39(S1): 220-226. |
[4] | 张 超,曹文贵,徐 赞,贺 敏,. 岩石初始宏观变形模拟及微裂纹闭合应力确定方法[J]. , 2018, 39(4): 1281-1288. |
[5] | 李银平,孔庆聪,施锡林,李 硕,杨博进,杨春和,. 盐穴地下储库地表沉降的黏弹模型及应用[J]. , 2017, 38(7): 2049-2058. |
[6] | 董 彤,郑颖人,孔 亮,柘 美,. 考虑主应力方向的土体非线性弹性模型[J]. , 2017, 38(5): 1373-1378. |
[7] | 黄 丹,李小青. 基于微裂纹发育特性的大理岩特征强度数值模拟研究[J]. , 2017, 38(1): 253-262. |
[8] | 田文岭,杨圣奇,黄彦华,. 卸围压下砂岩力学特性及细观机制颗粒流分析[J]. , 2016, 37(S2): 775-782. |
[9] | 余华中,阮怀宁,褚卫江,. 弱化节理剪切力学特征的颗粒流模拟研究[J]. , 2016, 37(9): 2712-2720. |
[10] | 彭 俊 ,荣 冠 ,周创兵 ,彭 坤,. 岩石裂纹闭合效应及其定量模型研究[J]. , 2016, 37(1): 126-132. |
[11] | 张学朋 ,王 刚 ,蒋宇静 ,吴学震 ,王者超 ,黄 娜,. 基于颗粒离散元模型的花岗岩压缩试验模拟研究[J]. , 2014, 35(S1): 99-105. |
[12] | 倪骁慧 ,李晓娟 ,朱珍德 ,杜时贵. 不同频率循环荷载作用下花岗岩细观疲劳损伤量化试验研究[J]. , 2012, 33(2): 422-427. |
[13] | 倪骁慧 ,朱珍德 ,李晓娟 ,李志敬 ,朱明礼. 循环荷载下花岗岩细观损伤量化试验研究[J]. , 2011, 32(7): 1991-1995. |
[14] | 左建平 ,谢和平 ,孟冰冰 ,刘建锋. 煤岩组合体分级加卸载特性的试验研究[J]. , 2011, 32(5): 1287-1296. |
[15] | 郭东明,左建平,张 毅,杨仁树. 不同倾角组合煤岩体的强度与破坏机制研究[J]. , 2011, 32(5): 1333-13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