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2, Vol. 43 ›› Issue (5): 1207-1214.doi: 10.16285/j.rsm.2021.1618
朱鸿鹄1, 2,高宇新1,李元海2,倪钰菲1
ZHU Hong-hu1, 2, GAO Yu-xin1, LI Yuan-hai2, NI Yu-fei1
摘要: 土工格栅加筋能够有效改善锚板的抗拔承载力,然而锚板在上拔过程中的破坏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尚需进一步研究。针对砂土中水平锚板的抗拔特性,开展了多组锚板上拔试验,分析了砂土密实度、锚板埋深、土工格栅布设层数和位置等因素的影响,结合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简称PIV)技术探究了锚板周边土体的变形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单层接触式格栅加筋对锚板的抗拔承载力有明显的提升,且其对土体性能的改善优于非接触式格栅加筋情况,其原因与土工格栅变形量和上覆土体重力有关;当采用双层土工格栅加筋时,下层格栅可充分发挥限制土体侧向变形和均化应力分布的作用,上层格栅相对而言贡献不大;采用土工格栅加筋后,锚-土界面附近土体的变形模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破坏面相比未加筋前向内侧收敛,且剪应变分布更为均匀。
中图分类号:
[1] | 王长虹, 杨天笑, 马铖涛, 沈洋. 束浆挤扩钢管桩竖向抗拔承载力计算方法[J]. 岩土力学, 2024, 45(3): 846-856. |
[2] | 张昕, 董浩, 徐迎迎, 王柳月, . 竖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砂土中单桩承载特性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3): 673-684. |
[3] | 韦超, 朱鸿鹄, 高宇新, 王静, 张巍, 施斌, . 地面塌陷分布式光纤感测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9): 2443-2456. |
[4] | 周航, 余昊, 曾少华, . 饱和黏土中螺旋桩安装效应对抗拔承载力影响 的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12): 3249-3258. |
[5] | 肖飞, 孔令伟, 刘观仕, 冯衡, 董义义, 曾二贤, . 中密风积沙地层金属装配式基础抗拔模型试 验与承载力改进计算方法[J]. 岩土力学, 2022, 43(1): 65-75. |
[6] | 刘志鹏, 孔纲强, 文磊, 王志华, 秦红玉, . 砂土地基中倾斜螺旋桩群桩上拔与水平 承载特性模型试验[J]. 岩土力学, 2021, 42(7): 1944-1950. |
[7] | 李青松, 文磊, 孔纲强, 高洪梅, 申志福, . 基于孔扩张理论的螺旋桩抗拔承载力计算分析[J]. 岩土力学, 2021, 42(4): 1088-1094. |
[8] | 戴国亮, 朱文波, 郭晶, 龚维明, 赵学亮, . 软黏土中吸力式沉箱基础竖向抗拔承载 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S1): 119-126. |
[9] | 王钦科, 马建林, 陈文龙, 杨彦鑫, 胡中波, . 上覆土嵌岩扩底桩抗拔承载特性离心 模型试验及计算方法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9): 3405-3415. |
[10] | 刘方成, 吴孟桃, 杨 峻, . 土工格栅加筋橡胶砂强度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2): 580-591. |
[11] | 高俊丽, 徐宏飞, 曹威, 袁川. 加肋土工膜与砂土拉拔试验及界面细观分析[J]. 岩土力学, 2019, 40(12): 4668-4674. |
[12] | 周同和, 郜新军, 郭院成, 孙轶斌, . 下部扩大段复合桩抗拔承载力设计方法与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10): 3778-3782. |
[13] | 熊晓荣,汤 华,廖明进,尹小涛,王东英, . 隧道锚“楔形效应”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J]. , 2018, 39(S1): 181-190. |
[14] | 崔 强,孟宪乔,杨少春,. 扩径率与入岩深度对岩基挖孔基础抗拔承载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 , 2016, 37(S2): 195-202. |
[15] | 崔 强,周亚辉,童瑞铭,吉 晔. 上拔扩底基础与地基土体承载特性差异性分析[J]. , 2016, 37(S2): 476-48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