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2, Vol. 43 ›› Issue (S2): 392-400.doi: 10.16285/j.rsm.2021.1861
朱涛1, 2,尹翔3,王成汤1,闵弘1,王浩1,陈娱4,何俊霖4
ZHU Tao1, 2, YIN Xiang3, WANG Cheng-tang1, MIN Hong1, WANG Hao1, CHEN Yu4, HE Jun-lin4
摘要: 以四川省西昌市的太和矿北采场边坡为研究对象,结合了现场地质调查与测绘、原位试验、室内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等多种研究方法,详细分析了滑坡的变形演化特征、成因机制以及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的稳定性。研究表明:(1)2018年和2019年两次滑坡均发生在雨季,且随着雨季结束而再次稳定。(2)该滑坡的形成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断层为滑坡形成提供了边界,是外在条件;辉绿岩绿泥石、蒙脱石含量高,遇水易软化崩解,是内在条件;矿山开采与降雨是诱发因素,开采形成超高边坡,并揭露了辉绿岩层,而雨水从坡表及断层入渗,对整个辉绿岩层侵蚀软化,在高势能作用下发生局部滑移,继而牵引至整体滑动。(3)降雨对边坡安全系数及破坏模式均产生较大影响,降雨前边坡稳定,潜在破坏模式为整体滑动;降雨5 d后边坡安全系数下降至0.842,在辉绿岩层发生两个台阶局部滑动;之后边坡安全系数继续降低,破坏范围进一步扩大,与实际情况相互印证。
中图分类号:
[1] | 侯晓萍, 樊恒辉.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非饱和 裂隙土降雨入渗特性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2): 563-572. |
[2] | 薛松, 杨志兵, 李东奇, 陈益峰. 滴状流条件下非饱和交叉裂隙分流机制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1): 59-67. |
[3] | 金爱兵, 陈帅军, 赵安宇, 孙浩, 张玉帅, . 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的露天矿边坡数值模拟[J]. 岩土力学, 2021, 42(1): 255-264. |
[4] | 闫国强, 殷跃平, 黄波林, 张枝华, 代贞伟, . 三峡库区巫山金鸡岭滑坡成因机制与变形特征[J]. 岩土力学, 2019, 40(S1): 329-340. |
[5] | 谢 强, 田大浪, 刘金辉, 张建华, 张志斌, . 土质边坡的饱和−非饱和渗流分析及特殊应力修正[J]. 岩土力学, 2019, 40(3): 879-892. |
[6] | 张晨阳,张 明,张泰丽,孙 强,杨 龙,. 侵入岩脉风化壳对中林村残积土滑坡渗流场和稳定性的影响[J]. , 2018, 39(7): 2617-2625. |
[7] | 郑俊杰,郭震山,崔 岚,张 军,. 考虑非饱和渗流与增湿膨胀下的膨胀土隧道稳定性分析[J]. , 2017, 38(11): 3271-3277. |
[8] | 蒋泽锋 ,朱大勇,. 强降雨条件下具有张裂缝边坡临界滑动场[J]. , 2016, 37(S2): 25-34. |
[9] | 杜国梁,张永双,姚 鑫,郭长宝,杨志华|. 都江堰市五里坡高位滑坡-碎屑流成因机制分析[J]. , 2016, 37(S2): 493-501. |
[10] | 李文涛,马田田,韦昌富. 基于自适应松弛Picard法的高效非饱和渗流有限元分析[J]. , 2016, 37(1): 256-262. |
[11] | 丁金华 ,陈仁朋 ,童 军 ,龚壁卫,. 基于多场耦合数值分析的膨胀土边坡浅层膨胀变形破坏机制研究[J]. , 2015, 36(S1): 159-168. |
[12] | 吴志伟 ,宋汉周,. 基于流-热耦合模型的土石坝渗流热监测研究[J]. , 2015, 36(2): 584-590. |
[13] | 蒋水华 ,李典庆 ,周创兵 ,张利民,. 考虑参数空间变异性的非饱和土坡可靠度分析[J]. , 2014, 35(9): 2569-2578. |
[14] | 蒋中明 ,熊小虎 ,曾 铃,. 基于FLAC3D平台的边坡非饱和降雨入渗分析[J]. , 2014, 35(3): 855-861. |
[15] | 陆定杰 ,陈善雄 ,罗红明 ,戴张俊 ,李扬帆 ,陈 平,. 南阳膨胀土渠道滑坡破坏特征与演化机制研究[J]. , 2014, 35(1): 189-19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