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3, Vol. 44 ›› Issue (1): 279-288.doi: 10.16285/j.rsm.2022.0229
王维铭1, 2, 3,陈龙伟4,郭婷婷4,汪云龙4,凌贤长3
WANG Wei-ming1, 2, 3, CHEN Long-wei4, GUO Ting-ting4, WANG Yun-long4, LING Xian-zhang3
摘要: 历史地震液化调查数据是液化判别方法构建、改进以及验证的重要基础,也是检验现有液化认识和理论的主要标准。通过吸收我国集集、巴楚和松原等地震液化数据,将基于标准贯入试验(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简称SPT)锤击数的液化数据量库从121个增至465个。采用该液化数据库,对比研究了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液化判别方法(简称建规法)、2个双曲线模型以及循环剪应力比CSR简化方法等4种基于SPT液化判别方法的可靠性。结果显示:2个双曲线模型能够很好地判别液化和非液化数据,成功率超过85%,对液化数据和非液化数据的判别成功率保持均衡;建规法以及CSR简化方法判别结果存在不足;地震烈度为7度区液化数据和非液化数据混合情况较多,不同液化判别公式判别效果均不够理想,而对8度区和9度区液化数据,4种方法判别成功率较高;与以往液化概率判别公式对比,基于CSR计算方法,采用新液化数据给出的液化风险评估概率判别公式虽然采用数据量不同,但公式预测临界线匹配良好;建规法存在明显不足,对饱和砂层埋深大于10 m的深层土液化判别结果过于保守。研究成果可为改进我国规范中液化判别方法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
[1] | 王晓磊, 刘理腾, 刘润, 刘历波, 董林, 任海. 地震历史对各深度土体抗液化性影响的振动台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9): 2657-2666. |
[2] | 吴宏, 叶治, 张宇亭, 刘华北, . 穿越不同密实度饱和砂土地层的盾构隧道地震响应三维数值分析[J]. 岩土力学, 2023, 44(4): 1204-1216. |
[3] | 梁小丛, 陈平山, 刘志军, 王永志, 朱明星, . 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的珊瑚礁砂液化判别方法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11): 3173-3181. |
[4] | 贾端阳, 陈龙伟, 谢旺青, 李鑫洋, . 基于标准贯入试验的土壤液化判别公式锤击数 基准值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10): 3031-3038. |
[5] | 张思宇, 李兆焱, 袁晓铭, . 基于静力触探试验的液化判别新方法[J]. 岩土力学, 2022, 43(6): 1596-1606. |
[6] | 董青, 周正华, 苏杰, 李小军, 郝冰, . 基于对数动骨架的可考虑液化大变形本构[J]. 岩土力学, 2021, 42(7): 1903-1910. |
[7] | 李兆焱, 袁晓铭, 孙锐. 液化判别临界曲线的变化模式与一般规律[J]. 岩土力学, 2019, 40(9): 3603-3609. |
[8] | 庄海洋, 付继赛, 陈 苏, 陈国兴, 王雪剑, . 微倾斜场地中地铁地下结构周围地基液化与变形特性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4): 1263-1272. |
[9] | 魏 星, 张 昭, 王 刚, 张建民, . 饱和砂土液化后大变形机制的离散元细观分析[J]. 岩土力学, 2019, 40(4): 1596-1602. |
[10] | 郭 超, 高永涛, 吴顺川, 成子桥, 张诗淮, 韩龙强, . 基于三维快速扫描算法与到时差数据库技术的层状介质震源定位方法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3): 1229-1238. |
[11] | 付海清,袁晓铭,王 淼,. 基于现场液化试验的饱和砂土孔压增量计算模型[J]. , 2018, 39(5): 1611-1618. |
[12] | 赵鑫曜, 陈建功, 张海权, 杨泽君, 胡日成, . 基于块石形状数据库的土石混合体模型 随机生成方法[J]. 岩土力学, 2018, 39(12): 4691-4697. |
[13] | 董 林,王兰民,夏 坤,袁晓铭,. 基于台湾集集地震数据的CPT与SPT液化判别方法比较[J]. , 2017, 38(12): 3643-3648. |
[14] | 宫凤强,李嘉维,. 基于PCA-DDA原理的砂土液化预测模型及应用[J]. , 2016, 37(S1): 448-454. |
[15] | 苏世定,杨仲轩,郭望波. 黏土中打入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效果评价[J]. , 2015, 36(S2): 389-3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