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3, Vol. 44 ›› Issue (S1): 300-308.doi: 10.16285/j.rsm.2022.1918
安然1, 2,陈欣3,张先伟2,王港2, 3,高浩东2
AN Ran1, 2, CHEN Xin3, ZHANG Xian-wei2, WANG Gang2, 3, GAO Hao-dong 2
摘要: 钢渣稳定土是一种新型路基填土,具有非均质、非连续的特点,传统的力学测试方法难以直接研究其细观结构的破坏机制。为了揭示钢渣稳定土的细观损伤特征,开展单轴压缩与X射线计算机断层(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实时扫描试验,结合图像处理和三维可视化技术,分析了4种应变水平下细观裂隙的动态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单轴压缩过程中,钢渣稳定土经历了初始压密、弹性变形、塑性屈服和残余变形4个阶段,并在试样中部形成局部剪切带;随着轴向应变的增加,二维裂隙率和裂隙分布的离散程度不断提高;三维重构模型动态地展现了细观裂隙的演化过程,研究发现试样的破坏伴随裂隙的萌发、快速扩展与基本稳定3个发展阶段;三维裂隙率、裂隙连通度与应变分别呈指数函数和线性函数关系;孔径分布结果表明荷载引起原生裂隙的扩张,并逐渐形成主裂隙面,裂隙的扩张和连通是试样发生强度软化和失稳破坏内在原因。单轴压缩−实时CT扫描试验的结果能够有效地揭示材料的损伤演化特征,为工业废渣稳定土结构破坏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重要参考作用。
中图分类号:
[1] | 朱寅斌, 李长冬, 周佳庆, 项林语, 姜茜慧, 朱文宇, . 考虑基质渗透性的粗糙单裂隙非达西流动特性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2): 601-611. |
[2] | 华涛, 申林方, 王志良, 李泽, 徐则民. 基于近场动力学的岩石水力压裂数值模拟及裂隙网络定量分析[J]. 岩土力学, 2024, 45(2): 612-622. |
[3] | 屈小磊, 张云开, 陈悠然, 陈悠扬, 戚承志, . 耦合渗流-变形的数值流形法裂隙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J]. 岩土力学, 2024, 45(1): 313-324. |
[4] | 张培森, 许大强, 李腾辉, 胡昕, 赵成业, 侯季群, 牛辉, . 裂隙砂岩注浆前后渗流特性及注浆后 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S1): 12-26. |
[5] | 罗国立, 张科, 齐飞飞, 朱辉, 张凯, 刘享华, . 基于3D打印的裂隙岩体力学特性尺寸效应及各向异性初探[J]. 岩土力学, 2023, 44(S1): 107-116. |
[6] | 陈笑予, 姚强岭, 陈胜焱, 山长昊, 李英虎, 徐强, 于利强, 夏泽, 朱柳, 落弘业, . 基于深部含水煤样失稳特征的荷载梁式主控裂隙模型的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S1): 375-386. |
[7] | 王凯, 付强, 徐超, 艾子博, 李丹, 王磊, 舒龙勇, . 原生煤岩组合体界面力学效应数值模拟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S1): 623-633. |
[8] | 高志傲, 孔令伟, 王双娇, 刘炳恒, 芦剑锋, . 平面应变条件下不同裂隙方向原状膨胀土变形破坏性状与剪切带演化特征[J]. 岩土力学, 2023, 44(9): 2495-2508. |
[9] | 刘东东, 魏立新, 徐国元, 项彦勇, . 基于裂隙连续方法的三维裂隙岩体渗流传热数值模拟[J]. 岩土力学, 2023, 44(7): 2143-2150. |
[10] | 甘磊, 刘玉, 张宗亮, 沈振中, 马洪影, . 岩体裂隙粗糙度表征及其对裂隙渗流特性的影响[J]. 岩土力学, 2023, 44(6): 1585-1592. |
[11] | 马鹏杰, 芮瑞, 曹先振, 夏荣基, 王曦, 丁锐恒, 孙天健, . 微型桩加固长大缓倾裂隙土边坡模型试验[J]. 岩土力学, 2023, 44(6): 1695-1707. |
[12] | 张乐, 杨志兵, 李东奇, 陈益峰. 浆液在透明复制裂隙中驱替行为的可视化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6): 1708-1718. |
[13] | 马国良, 陈曦, 范超男, 葛少成. 不同水力荷载路径下煤体微观渗流特征及宏观破坏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6): 1779-1788. |
[14] | 冷先伦, 王川, 盛谦, 宋文军, 陈健, 张占荣, 陈菲, . 基于透明相似模型试验的主控裂隙边坡变形破坏演化机制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5): 1283-1294. |
[15] | 王川, 冷先伦, 张占荣, 杨闯, 陈健, . 基于裂隙扩展的多级岩质边坡 开挖卸荷破坏路径分析[J]. 岩土力学, 2023, 44(4): 1190-12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