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4, Vol. 45 ›› Issue (3): 685-696.doi: 10.16285/j.rsm.2023.0471
刘汉香1,叶刁瑜1,别鹏飞1,朱星2
LIU Han-xiang1, YE Diao-yu1, BIE Peng-fei1, ZHU Xing2
摘要: 岩石的动力学性质是影响岩质边坡地震动力稳定性的关键内因。地震产生的循环往复作用会造成岩石损伤和破坏,劣化岩石性能,降低岩质边坡的稳定性。为了深入研究岩石在动力荷载下的损伤特征,以某岩质斜坡出露的二叠系灰岩为研究对象,联合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和微细观试验,从微细观角度研究了岩样在循环加卸载过程中的损伤特征和损伤演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加载条件对微细观损伤的影响,开展了宏观和微细观参数的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岩样内部的损伤是一个渐进性过程,在破坏前,随着应力幅值和循环周次的增加,表现为以小孔隙的生成、扩展和贯通为主,大孔隙的数量轻微增加且数量相对少得多;与变上限应力加载相比,变下限应力加载更有利于小孔隙的连通和大孔隙的形成,导致岩样内部微裂隙面积更大,在宏观上表现为平均弹性模量的降低;在变上限应力时,低应力幅值的循环荷载对岩石内部结构劣化效应比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大,而高应力幅值的循环荷载反而可能对岩石内部孔隙有一定压密作用,导致孔隙度相对较小,劣化效应相对减弱;综合多种微细观损伤变量演化趋势,可判断岩样在循环加卸载下经历了一段裂纹稳定扩展的阶段,对应的上限应力和下限应力范围分别为(0.4~0.6)σf(σf为静态峰值强度)和(0.3~0.5)σf。研究成果有助于从微细观层次更好地理解岩石的动力学特性,为岩质斜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行为和灾害孕育及启动过程提供理论解释。
中图分类号:
[1] | 闫国强, 殷跃平, 黄波林, 胡雷, . 三峡库区顺层灰岩岸坡劣化−溃屈灾变机制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9): 2568-2580. |
[2] | 刘海峰, 郑坤, 朱长歧, 孟庆山, 吴文娟. 基于应力−应变曲线的礁灰岩脆性特征评价[J]. 岩土力学, 2021, 42(3): 673-680. |
[3] | 罗刚, 张辉傲, 马国涛, 周海文, 胡卸文, 王文健, 王文沛, . 高速岩质滑坡滑面滑动摩擦特性研究——以王山 抓口寺滑坡为例[J]. 岩土力学, 2020, 41(7): 2441-2452. |
[4] | 刘海峰, 朱长歧, 汪稔, 王新志, 崔翔, 王天民, . 礁灰岩-混凝土界面剪切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5): 1540-1548. |
[5] | 杨赫, 程卫民, 刘震, 王文玉, 赵大伟, 王文迪. 注水煤体有效渗流通道结构分形特征 核磁共振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4): 1279-1286. |
[6] | 郑坤, 孟庆山, 汪稔, 余克服, . 珊瑚骨架灰岩三轴压缩声发射特性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1): 205-213. |
[7] | 雷华阳, 胡垚, 雷尚华, 祁子洋, 许英刚, . 增压式真空预压加固吹填超软土微观结构特征分析[J]. 岩土力学, 2019, 40(S1): 32-40. |
[8] | 郑坤, 孟庆山, 汪稔, 吴文娟, . 不同结构类型珊瑚礁灰岩弹性波特性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8): 3081-3089. |
[9] | 宋战平, 程昀, 杨腾添, 霍润科, 王军保, 刘新荣, . 渗透压作用对灰岩孔隙结构演化规律影响 的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12): 4607-4619. |
[10] | 孟庆山, 范 超, 曾卫星, 余克服, . 南沙群岛珊瑚礁灰岩的动态力学性能试验[J]. 岩土力学, 2019, 40(1): 183-190. |
[11] | 刘海峰,朱长歧,孟庆山,王 星,李小刚,吴文娟, . 礁灰岩嵌岩桩的模型试验[J]. , 2018, 39(5): 1581-1588. |
[12] | 万志辉,戴国亮,龚维明, . 珊瑚礁灰岩层后压浆桩增强效应作用机制[J]. , 2018, 39(2): 467-473. |
[13] | 罗 刚,梅雪峰,师陆冰,胡卸文,金 涛,王文健,马洪生,. 石灰岩高速滚动摩擦特性[J]. , 2018, 39(2): 474-482. |
[14] | 许 江,马天宇,大久保诚介,彭守建,汤 杨,陈灿灿,王 哲. 不同围压下岩石广义应力松弛特性试验研究[J]. , 2017, 38(S2): 57-66. |
[15] | 张海龙,许 江,大久保诚介,羽柴公博,福井胜则,彭守建,. 河津凝灰岩广义应力松弛特性及数值模拟研究[J]. , 2017, 38(4): 1089-109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