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4, Vol. 45 ›› Issue (6): 1686-1698.doi: 10.16285/j.rsm.2023.0826
周攀1, 2,李镜培1, 2,李盼盼1, 2,刘耕云1, 2,张超哲3
ZHOU Pan1, 2, LI Jing-pei1, 2, LI Pan-pan1, 2, LIU Geng-yun1, 2, ZHANG Chao-zhe3
摘要: 基于界面本构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砂土中单桩荷载沉降响应的预测方法。首先,从土−结构界面本构模型出发推导了严格的桩−土界面非线性荷载传递模型,该模型承继了界面本构模型特征,能够模拟桩−土界面上发生的应变硬化/软化、剪胀与应力路径依赖性等行为。此外,采用双曲线荷载传递模型模拟桩端−土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应力−位移关系。上述荷载传递模型所需参数可以通过室内界面剪切试验和土工试验进行校准。继而,基于荷载传递法,提出了单桩荷载沉降响应分析的一维计算模型,并采用迭代算法进行数值求解。最后,将理论解答与已报道的模型试验、自主开展的模型桩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所提出的理论方法的正确性。试验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且该方法能够很好地预测非位移桩与位移桩的荷载沉降响应。提出了一个基于界面本构模型的单桩荷载沉降响应分析框架,为竖向荷载下砂土中单桩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中图分类号:
[1] | 雷华阳, 杨洋, 许英刚. 不同埋深条件下盾构施工扰动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S1): 1-12. |
[2] | 刘志春, 马博, 胡指南, 张振波, 杜孔泽, . 邻近地下结构基坑主动土压力分布规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S1): 33-41. |
[3] | 孙旻洋, 王忠瑾, 谢新宇, 张日红, 娄扬, 朱大勇, . 饱和黏土中能源群桩热力特性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S1): 382-390. |
[4] | 吴九江, 肖琳, 王丽娟, 张祎, . 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节状地下连续墙变形特性与破坏模式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9): 2707-2718. |
[5] | 许文昊, 王志华, 申志福, 高洪梅, 刘殷强, 张鑫磊, . 基于CFD-DEM方法的饱和砂土场地液化模拟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8): 2492-2501. |
[6] | 马登辉, 韩迅, 蔡正银, 关云飞, . 静压桩的桩侧土压力分布规律数值分析[J]. 岩土力学, 2024, 45(6): 1863-1872. |
[7] | 冷伍明, 丁荣锋, 杨奇, 陈琛, 邓煜晨, 徐方, 阮波, . 粗糙度对单桩竖向承载变形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6): 1597-1607. |
[8] | 胡伟, 李砥柱, 林志, 冯世进, 黄勇祥, . 双锚片螺旋锚倾斜拉拔承载特性与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6): 1661-1674. |
[9] | 肖明清, 徐晨, 崔岚, 盛谦, 陈健, 谢壁婷, 晏庆明. 基于总安全系数法的系统锚杆支护承载能力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6): 1743-1754. |
[10] | THUY Do Van, TIEP Pham Duc, HIEU Nguyen Van, THANG Pham Cao. 循环三轴试验加载频率和压实度对重塑砂土液化行为的影响[J]. 岩土力学, 2024, 45(6): 1813-1823. |
[11] | 李金宇, 王伟, 王浩宇, 杨研科, 徐凯放, 张晓庆, 熊文. 地震序列作用下液化场地条件影响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5): 1551-1559. |
[12] | 喻文昭, 朱鸿鹄, 王德洋, 谢天铖, 裴华富, 施斌, . 荷载作用下砂土边坡-管道相互作用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5): 1309-1320. |
[13] | 刘秀敏, 范凯, 王月, 王文中, 陈从新, . 陡倾结构金属矿山岩移规律的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5): 1412-1422. |
[14] | 陈磊, 张强, 贾朝军, 雷明锋, 黄娟, 胡晶, . 强降雨对库岸堆积体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离心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5): 1423-1434. |
[15] | 熊根, 付栋康, 朱斌, 赖莹, . 软黏土中吸力锚承载特性离心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5): 1472-14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