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4, Vol. 45 ›› Issue (6): 1709-1719.doi: 10.16285/j.rsm.2023.1150
潘网生1,赵恬茵1,李鑫2
PAN Wang-sheng1, ZHAO Tian-yin1, LI Xin2
摘要: 开展黄土微观结构研究有助于揭示宏细观黄土体渗流、黄土滑坡滑动面形成机制和过程。构建了含裂隙和不含裂隙两类黄土微观结构连通模型,探讨了孔隙连通率 p、孔隙变异系数λ 、裂隙最大跨度ω 及裂隙网络贯通率q 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黄土微观结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试验和野外渗流试验对两类模型的连通阈值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裂隙的存在,特别是其跨度大小,对黄土孔隙形态大小及其分布特征具有重要影响;裂隙是优先流的重要通道,是较低孔隙率条件下发生黄土优先流的重要原因;黄土微观结构优先连通模型研究结论与黄土渗流试验结论基本吻合,揭示了泾阳南塬“漫灌式”灌溉行为对含裂缝的高陡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影响以及东风村、蒋刘村等大型滑坡发生的根本原因。
中图分类号:
[1] | 王番, 郅彬, 刘恩龙, 王小婵, 邓博团, 李金华, 张辉, . 考虑局部胶结破损热力学行为的结构性黄土二元介质本构模型[J]. 岩土力学, 2025, 46(1): 97-109. |
[2] | 贺元源, 彭绮澜, 王力, 王世梅, 佴磊, 徐燕, 吕岩, 陈勇, 张先伟, . 基于多微观手段的季冻区草炭土孔隙特征和渗透性研究[J]. 岩土力学, 2025, 46(1): 110-122. |
[3] | 肖劲卿, 温松诚, 郭源, . 基于单孔冲刷测试的黏性土抗侵蚀性及各向异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5, 46(1): 187-198. |
[4] | 程鑫, 江文豪, 黄啸, 李爽, 王应富, 李江山, . 自硬化竖向屏障材料在Cr(Ⅵ)污染液作用下工程性能及微观结构演化[J]. 岩土力学, 2024, 45(S1): 225-238. |
[5] | 王丽艳, 蒋飞, 庄海洋, 王炳辉, 张雷, 李明, . 考虑水化期影响的橡胶−钢渣填料动力特性与微观分析[J]. 岩土力学, 2024, 45(S1): 53-62. |
[6] | 谢毅鑫, 郑文杰, 薛中飞, 王琳, .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修复铜污染黄土的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S1): 443-450. |
[7] | 丁旭升, 张凌凯, 樊培培, . 干湿冻融循环条件下重塑性黄土的强度劣化规律及非线性模型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S1): 324-336. |
[8] | 文少杰, 郑文杰, 胡文乐, . 黄土覆盖层气体突破和循环气体渗透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S1): 471-476. |
[9] | 宋丽, 许领, 李杭州, 李伟, . 考虑中间主应力影响的非饱和黄土边坡抗滑桩间距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S1): 517-524. |
[10] | 亢佳伟, 邓国华, 康佐, . 基于旁压试验的饱和黄土强度分类评价方法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S1): 557-567. |
[11] | 赵宽耀, 许强, 陈婉琳, 彭大雷, 高登辉, . 黄土塬边漫灌区土体水入渗过程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9): 2754-2764. |
[12] | 樊培培, 张凌凯, 丁旭升, . 干湿-冻融循环条件下湿陷性黄土剪切及压缩特性的劣化规律[J]. 岩土力学, 2024, 45(7): 2050-2060. |
[13] | 陈康, 刘先峰, 袁胜洋, 马杰, 陈忆涵, 蒋关鲁, . 含水率对红层泥岩填料刚度劣化特性及微观结构影响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7): 1976-1986. |
[14] | 张科, 关世豪, 齐飞飞, 徐奕, 金克盛, . 冲刷作用下砂岩宏观力学特性及微观结构[J]. 岩土力学, 2024, 45(7): 1929-1938. |
[15] | 赵再昆, 王铁行, 张亮, 金鑫, 鲁洁, 阮嘉斌, 邢昱, . 高温作用下非饱和黄土裂隙演化及其定量分析[J]. 岩土力学, 2024, 45(5): 1297-13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