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4, Vol. 45 ›› Issue (8): 2209-2220.doi: 10.16285/j.rsm.2023.1444
• 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 • 下一篇
谌文武1, 2,王科玉1,祁强1,张少冉1,王立1
CHEN Wen-wu1, 2, WANG Ke-yu1, QI Qiang1, ZHANG Shao-ran1, WANG Li1
摘要: 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土遗址,广泛受到地基土盐渍作用的影响。针对当前土遗址载体研究不足的现状,基于室内试验,以NaCl为迁移盐分,借助电导率、含水率等参数及表面劣化情况探究了长城遗址体在短时强降雨-自然干燥循环作用下,地基与墙体根部盐分迁移规律。研究发现,随着降雨-干燥循环次数的增加,土遗址立面逐渐出现了底部崩解(掏蚀)、表面析盐、表皮开裂、空鼓等现象,土遗址根部毛细水上升、盐分迁移和表面劣化,3种现象互有关联。在经历数次循环后,地基中盐分供给模式发生了调整,地基-土遗址根部盐分迁移只在有限范围内进行,基于这些研究结果,得出了降雨-蒸发交替作用下地基与土遗址根部盐分迁移机制。所做研究可为土遗址根部酥碱掏蚀的防治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
[1] | 朱晶, 裴强强, 郭青林, 张博, . 基于尺寸效应的夯土水盐运移分布特征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5): 1481-1494. |
[2] | 郭青林, 李平, 张博, 裴强强, 王彦武, 水碧纹, 孙满利, . 微纳米Ca(OH)2加固遗址土室内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8): 2221-2228. |
[3] | 李新明, 张浩扬, 武迪, 郭砚睿, 任克彬, 谈云志, . 石灰−偏高岭土改良遗址土强度劣化特性的冻融循环效应[J]. 岩土力学, 2023, 44(6): 1593-1603. |
[4] | 周翔, 蔡静森, 马伟成, 肖皓文, . 物质组成特征对碎石土斜坡变形破坏影响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2): 531-540. |
[5] | 韩佳明, 董照, 苏三庆, 马鑫, 李冠兵, . 均质非饱和边坡降雨入渗解析解及在黄土边坡的应用[J]. 岩土力学, 2023, 44(1): 241-250. |
[6] | 陈伟志, 张莎莎, 李安洪, . 温度循环下压实粗粒盐渍土水盐迁移与变形响应[J]. 岩土力学, 2022, 43(S2): 74-84. |
[7] | 廖文旺, 姬建, 张童, 吴志军, 张洁. 考虑降雨入渗参数空间变异性的浅层滑坡 时效风险分析[J]. 岩土力学, 2022, 43(S1): 623-632. |
[8] | 王旭超, 张莎莎, 赵凯旋, . 细粒土含量对粗粒硫酸盐渍土路基填料盐胀特性的影响试验及分析模型[J]. 岩土力学, 2022, 43(8): 2191-2202. |
[9] | 姚云琦, 曾润强, 马建花, 孟祥沛, 王鸿, 张宗林, 孟兴民, . 考虑优势流作用的降雨入渗边坡可靠度分析[J]. 岩土力学, 2022, 43(8): 2305-2316. |
[10] | 李宁, 潘行, 张茂建, 张慧莉, 李昕珍, 许建聪, . 降雨形式对毛细阻滞覆盖层防渗性能的影响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6): 1546-1556. |
[11] | 侯晓萍, 樊恒辉.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非饱和 裂隙土降雨入渗特性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2): 563-572. |
[12] | 原鹏博, 朱磊, 钟秀梅, 董兰凤, 谌文武, . 酶诱导碳酸钙沉淀加固遗址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12): 3385-3392. |
[13] | 崔凯, 于翔鹏, 裴强强, 汪小海, 许鹏飞, . 注浆模式对土遗址裂隙修复浆−土界面 黏结性能影响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6): 1501-1511. |
[14] | 王力, 李高, 陈勇, 谭建民, 王世梅, 郭飞, . 赣南地区人工切坡降雨致灾机制现场模型试验[J]. 岩土力学, 2021, 42(3): 846-854. |
[15] | 芦苇, 赵冬, 李东波, 毛筱霏. 土遗址全长黏结式锚固系统动力响应解析方法[J]. 岩土力学, 2020, 41(4): 1377-138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