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19, Vol. 40 ›› Issue (2): 632-641.doi: 10.16285/j.rsm.2017.1679
郑广辉1,许金余1, 2,王 鹏1,方新宇1,王佩玺1,闻 名1
ZHENG Guang-hui1, XU Jin-yu1, 2, WANG Peng1, FANG Xin-yu1, WANG Pei-xi1, WEN Ming1
摘要: 岩石在冻融环境下发生的损伤与其层理结构密切相关,同时冻融损伤作为一种综合表现,单纯考虑岩体内部某一种尺度缺陷或外部单一因素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变化,不足以客观反映损伤情况。对垂直、平行层理试样开展0、20、40次冻融试验,首先探究了层理砂岩在冻融过程中的损伤发育特征,之后基于?100 mm SHPB试验装置,进行5种弹速下的冲击试验,分析了冻融循环条件下层理砂岩冲击破碎块度分布规律,以冻融损伤累积与破碎块度的相关性为理论依据,以力学性质的冻融劣化为思想建立了层理砂岩的冻融劣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冻融环境下,两种试样孔隙发育、纵波波速表现出显著差异,平行层理试样相对更容易发生损伤;各级冲击弹速下破碎块度分布与冻融循环次数之间存在正相关、负相关以及波动型3种相关关系;劣化模型基于负相关区域数据和成比例相同区域数据得到的强度、峰值应变计算值与实测值非常接近,基于正相关区域数据得到的强度计算值也与实测值有很好的一致性。
中图分类号:
[1] | 刘尚, 刘日成, 李树忱, 蔚立元, 胡明慧. 化学腐蚀下节理花岗岩法向刚度演变规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9): 2509-2524. |
[2] | 辛子朋, 柴肇云, 孙浩程, 李天宇, 刘新雨, 段碧英. 砂质泥岩峰后破裂承载特征与块体分布规律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8): 2369-2380. |
[3] | 骆祚森, 朱作祥, 苏卿, 李建林, 邓华锋, 杨超, . 基于平行黏结模型的水-岩作用下砂岩蠕变模拟及损伤机制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8): 2445-2457. |
[4] | 张建新, 马昌虎, 郎瑞卿, 孙立强, 杨爱武, 李迪, . 带围压冻融循环下滨海重塑软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7): 1863-1874. |
[5] | 赵光明, 刘之喜, 孟祥瑞, 张若飞, 顾清恒, 戚敏杰, . 真三轴循环主应力作用下砂岩能量演化规律[J]. 岩土力学, 2023, 44(7): 1875-1890. |
[6] | 李新明, 张浩扬, 武迪, 郭砚睿, 任克彬, 谈云志, . 石灰−偏高岭土改良遗址土强度劣化特性的冻融循环效应[J]. 岩土力学, 2023, 44(6): 1593-1603. |
[7] | 田威, 王肖辉, 云伟, 程续. 基于不同后处理方法的砂型3D打印类岩石试样力学性能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5): 1330-1340. |
[8] | 王伟, 张宽, 曹亚军, 陈超, 朱其志, . 层状千枚岩各向异性力学特性与脆性评价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4): 975-989. |
[9] | 张凌凯, 崔子晏, . 干湿−冻融循环条件下膨胀土的压缩及渗透特性变化规律[J]. 岩土力学, 2023, 44(3): 728-740. |
[10] | 田世轩, 郭保华, 孙杰豪, 程坦, . 不同边界条件下剪切速率对类岩石节理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J]. 岩土力学, 2023, 44(2): 541-551. |
[11] | 肖维民, 林馨, 钟建敏, 李双, 朱占元, . 岩石节理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封堵渗流演化 规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10): 2798-2808. |
[12] | 孙杰豪, 郭保华, 田世轩, 程坦, . 峰前循环剪切作用下岩石节理剪切力学特性[J]. 岩土力学, 2022, 43(S2): 52-62. |
[13] | 魏丽, 柴寿喜, 刘著, 王沛, 李芳, . 以扫描电镜与核磁共振指标评价冻融纤维 加筋土的抗压强度[J]. 岩土力学, 2022, 43(S2): 163-170. |
[14] | 张涛, 徐卫亚, 孟庆祥, 王环玲, 闫龙, 钱坤, . 基于3D打印技术的柱状节理岩体试样 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S2): 245-254. |
[15] | 岑夺丰, 刘畅, 黄达. 灰岩层面拉剪力学特性及层面起伏效应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S1): 77-8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