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1, Vol. 42 ›› Issue (4): 943-953.doi: 10.16285/j.rsm.2020.0751
雷华阳1, 2,王鹏1,刘旭1,王磊1
LEI Hua-yang1, 2, WANG Peng1, LIU Xu1, WANG Lei1
摘要: 针对天津地区高含水率的吹填淤泥,进行不同增压深度的室内增压式真空预压模型试验,结合土中气体运移规律,进行增压机制及加固效果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注气增压方法可以有效加固高含水率吹填淤泥,其中排水板中下部注气增压对土体排水量、沉降量、超静孔隙水压力累积消散量以及十字板强度提升有明显促进作用。加固初期,流塑状态的土体中,注入气体易形成气泡并在浮力作用下快速上升运移,带动深部土颗粒向上运动,形成类似搅拌的扰动,使土体均匀加固;随着土体含水率逐渐降低,气体在土体内部赋存形式以具有一定气压的封闭空间为主,使得注气管与排水板之间的压力差增大;加固后期,注入气体发生断裂形式扩张,导致土体形成微劈裂裂缝,加速土中水的排出,提高了加固效果。
中图分类号:
[1] | 崔凯, 于翔鹏, 裴强强, 汪小海, 许鹏飞, . 注浆模式对土遗址裂隙修复浆−土界面 黏结性能影响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6): 1501-1511. |
[2] | 李剑, 陈善雄, 余飞, 姜领发, 戴张俊. 预应力锚索加固高陡边坡机制探讨[J]. 岩土力学, 2020, 41(2): 707-713. |
[3] | 史吏, 胡东东, 蔡袁强, 潘晓东, 孙宏磊, . 增压式真空预压吹填淤泥孔压 实时响应及加固机制初探[J]. 岩土力学, 2020, 41(1): 185-193. |
[4] | 郑耀林, 章荣军, 郑俊杰, 董超强, 陆展, . 絮凝-固化联合处理超高含水率 吹填淤泥浆的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8): 3107-3114. |
[5] | 沙飞, 李术才, 林春金, 刘人太, 张庆松, 杨磊, 李召峰. 砂土介质注浆渗透扩散试验与加固机制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11): 4259-4269. |
[6] | 张妹珠,江 权,王雪亮,冯夏庭,钟 山,刘 畅, . 破裂大理岩锚注加固试样的三轴压缩试验及加固机制分析[J]. , 2018, 39(10): 3651-3660. |
[7] | 贺智强,樊恒辉,王军强,刘 刚,王中妮,余佳辉,. 木质素加固黄土的工程性能试验研究[J]. , 2017, 38(3): 731-739. |
[8] | 鲍树峰,董志良 ,莫海鸿 ,武冬青,. 高黏粒含量新吹填淤泥加固新技术室内研发[J]. , 2015, 36(1): 61-67. |
[9] | 鲍树峰 ,莫海鸿 ,董志良 ,陈平山 ,邱青长,. 新近吹填淤泥地基负压传递特性及分布模式研究[J]. , 2014, 35(12): 3569-3576. |
[10] | 王 秒,李海波,刘亚群,张 伟,黄晓程. 顺层岩质边坡预应力锚索抗震加固机制研究[J]. , 2013, 34(12): 3555-3560. |
[11] | 董志良,周 琦,张功新,邱青长,罗 彦,李 燕. 天津滨海新区浅层超软土加固技术现场对比试验[J]. , 2012, 33(5): 1306-1312. |
[12] | 王宏祥,闫澍旺,冯守中. 强夯置换墩法处理公路软基的机制研究[J]. , 2009, 30(12): 3753-3758. |
[13] | 贺若兰 ,李 宁 ,张 平 . 土钉支护结构破坏模式和加固机制分析[J]. , 2008, 29(1): 197-202. |
[14] | 宋雅坤, 郑颖人 ,雷文杰,. 沉埋式抗滑桩机制模型试验数值分析研究[J]. , 2007, 28(S1): 63-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