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 Vol. 37 ›› Issue (8): 2299-2305.doi: 10.16285/j.rsm.2016.08.023
纪维伟,潘鹏志,苗书婷,苏方声,杜梦萍
JI Wei-wei, PAN Peng-zhi, MIAO Shu-ting, SU Fang-sheng, DU Meng-ping
摘要: 岩石破坏时的临界断裂特征,如过程区长度,裂缝口张开位移是运用断裂力学解决岩石断裂问题的关键所在。传统测量方法,如应变片、直线位移传感器无法获得岩石破坏时的全场变形,因此,也无法准确地获得上述断裂特征。数字图像相关法是一种光学的变形测量方法,其通过试样表面的数字图像采集及相关计算,能够获得岩石破裂过程各个阶段的高精度全场变形特征。利用该试验手段,对两类岩石,即相对较硬的大理岩和相对较软的黄砂岩开展了一系列半圆盘三点弯曲断裂试验并获得了岩石断裂时的临界变形场,对变形场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了两类岩石破坏时临界特征、过程区长度及裂缝口张开位移。结果表明,大理岩的断裂过程区长度明显小于黄砂岩的断裂过程区长度,峰值时黄砂岩COD的值均大于相同裂纹长度的大理岩,而较软岩的力学行为更容易受边界效应的影响。上述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不同类型岩石的断裂发展过程并采用相应的方法来解决岩石破裂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 452
[1] | 刘尚, 刘日成, 李树忱, 蔚立元, 胡明慧. 化学腐蚀下节理花岗岩法向刚度演变规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9): 2509-2524. |
[2] | 曹瑞琅, 王玉杰, 邢泊, 赵宇飞, 沈强. 基于冲击耗能指数定量评价岩石硬度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9): 2619-2627. |
[3] | 辛子朋, 柴肇云, 孙浩程, 李天宇, 刘新雨, 段碧英. 砂质泥岩峰后破裂承载特征与块体分布规律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8): 2369-2380. |
[4] | 骆祚森, 朱作祥, 苏卿, 李建林, 邓华锋, 杨超, . 基于平行黏结模型的水-岩作用下砂岩蠕变模拟及损伤机制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8): 2445-2457. |
[5] | 赵光明, 刘之喜, 孟祥瑞, 张若飞, 顾清恒, 戚敏杰, . 真三轴循环主应力作用下砂岩能量演化规律[J]. 岩土力学, 2023, 44(7): 1875-1890. |
[6] | 王雪松, 郭连军, 刘鑫, 邓丁, 张久洋, 徐振洋, . 冲击作用下花岗岩的I型裂纹形态及断面粗糙度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7): 1925-1936. |
[7] | ERARSLAN Nazife, . 脆性岩石试样断裂过程区及宏观疲劳裂纹行为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7): 2041-2049. |
[8] | 许海亮, 谭安福, 宋义敏, 朱力, 安栋, 杜羽, 高晗钧, . 层状复合岩石变形破坏全过程接触面力学特征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6): 1683-1694. |
[9] | 田威, 王肖辉, 云伟, 程续. 基于不同后处理方法的砂型3D打印类岩石试样力学性能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5): 1330-1340. |
[10] | 金解放, 张雅晨, 刘康, 张睿, 李云浩, . 梯度应力对红砂岩应力波传播特性的影响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4): 952-964. |
[11] | 王伟, 张宽, 曹亚军, 陈超, 朱其志, . 层状千枚岩各向异性力学特性与脆性评价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4): 975-989. |
[12] | 廖九波, 李夕兵, 王少锋, 杜坤. 截割厚度和截线距对镐型截齿破岩的影响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4): 1009-1021. |
[13] | 岳豪, 杨胜利, 翟瑞昊, 张燊, 崔轩. 含砂岩石力学特性及其致灾机制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4): 1230-1244. |
[14] | 荣浩宇, 王伟, 李桂臣, 许嘉徽, 梁东旭, . 岩石−锚固剂结构水化失稳微观力学特性[J]. 岩土力学, 2023, 44(3): 784-798. |
[15] | 张志飞, 黄曼, 唐志成, . 估算异性岩石不连续面峰值剪切强度的经验公式[J]. 岩土力学, 2023, 44(2): 507-5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