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 Vol. 37 ›› Issue (8): 2332-2340.doi: 10.16285/j.rsm.2016.08.027
金 林,胡新丽,谭福林,何春灿,章 涵,张玉明
JIN Lin, HU Xin-li, TAN Fu-lin, HE Chun-can, ZHANG Han, ZHANG Yu-ming
摘要: 采用模型试验是研究滑坡及其抗滑结构的一种有效方法,红外热像仪在滑坡模型试验中的应用是基于红外检测和热成像原理,利用红外热像仪对滑坡模型抗滑桩区域坡表温度进行有效、准确、实时地检测并记录,有助于分析滑坡破坏过程中抗滑桩所在区域温度场的变化规律,从能量的角度对抗滑桩土拱效应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揭示了滑坡抗滑桩区域温度场的分布规律,从温度场方面证实了土拱效应的存在,并揭示了土拱形成过程及其机制;抗滑桩有效地阻止了滑坡推力向桩前发展,发挥了抗滑效果;滑坡发生过程中岩土体应力场、位移场和能量变化是息息相关的。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应用为抗滑桩土拱效应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使得从能量变化的角度研究抗滑桩等防治结构作用机制成为可能,其可行性和可靠性在模型试验中得到了验证。
中图分类号:
TU 470
[1] | 曾召田, 崔哲旗, 孙德安, 姚志, 潘斌, . 南宁膨胀土持水性能的温度效应及微观机制[J]. 岩土力学, 2023, 44(8): 2177-2185. |
[2] | 张建新, 马昌虎, 郎瑞卿, 孙立强, 杨爱武, 李迪, . 带围压冻融循环下滨海重塑软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7): 1863-1874. |
[3] | 李博南, 符伟, 张雪冰, . 高温、高含冰量冻土中弹性波的传播特性[J]. 岩土力学, 2023, 44(7): 1916-1924. |
[4] | 王家全, 陈家明, 林志南, 唐毅, . 基于三角形滑移面的地基松动土压力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3): 697-707. |
[5] | 陈汉青, 程桦, 荣传新, 蔡海兵, 姚直书, . 冻土/岩的液相吸力与固相冰压作用机制[J]. 岩土力学, 2023, 44(1): 251-258. |
[6] | 陈伟志, 张莎莎, 李安洪, . 温度循环下压实粗粒盐渍土水盐迁移与变形响应[J]. 岩土力学, 2022, 43(S2): 74-84. |
[7] | 钟卫, 张 帅, 贺拿. 基于相对变形方法的桩后土拱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S2): 315-326. |
[8] | 高磊, 韩川, 黄坚, 王洋, 周乐, . 基于BOTDR的能源桩现场试验与承载特性分析[J]. 岩土力学, 2022, 43(S1): 117-126. |
[9] | 汪洋, 陈文化. 基于裂隙形状函数的自然环境高温下花岗岩 裂隙尖部非线性温度场[J]. 岩土力学, 2022, 43(S1): 267-274. |
[10] | 欧孝夺, 甘雨, 潘鑫, 江杰, 覃英宏, . 重塑膨胀岩热传导性能及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S1): 367-374. |
[11] | 戴天毅, 肖世国, . 考虑路堤−加固区相互作用的刚性桩复合 地基沉降算法[J]. 岩土力学, 2022, 43(S1): 479-489. |
[12] | 杨磊, 涂冬媚, 朱启银, 吴则祥, 余闯, . 考虑变温幅值影响的颗粒循环热 固结离散元法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S1): 591-600. |
[13] | 闫国强, 殷跃平, 黄波林, 胡雷, . 三峡库区顺层灰岩岸坡劣化−溃屈灾变机制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9): 2568-2580. |
[14] | 黄建华, 严耿明, 覃少杰, . 液氮冻结加固冻结管内换热机制及 对流换热系数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9): 2624-2633. |
[15] | 黎春林. 盾构开挖面三维曲面体破坏模型 及支护力计算方法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8): 2092-21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