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 Vol. 39 ›› Issue (3): 863-871.doi: 10.16285/j.rsm.2016.0600
熊 勇1, 2,罗 强1, 2,张 良1, 2,蒋良潍1, 2,朱江江1, 2
XIONG Yong1, 2, LUO Qiang1, 2, ZHANG Liang1, 2, JIANG Liang-wei1, 2, ZHU Jiang-jiang1, 2
摘要: 变形稳定标准和分级加载制度是影响K30试验效率和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与加载进程中填土的变形时间效应状态密切相关。开展了3组最优含水率下压实系数K分别为0.90、0.95和1.00填土模型的小型平板载荷试验,获得了不同荷载作用下填土变形时程曲线和弹塑性变形数据,讨论了在K30试验加载进程中填土变形状态的变化及其对加载稳定时间的影响。试验表明:良好压实的粉质黏土填料,在K30试验进程中的变形以弹性为主,处于缓慢收敛状态,随着加载级数增加,塑性变形比例逐渐增大,变形时间效应呈现出由微弱进入明显状态的演化趋势,变形1.25 mm对应于缓慢收敛中的微弱时间效应亚状态;“变形速率不超过0.01 mm/min”变形稳定标准分级加载时间随时间效应指数呈加速增长规律,能在保证试验精度的基础上提高试验效率;以最大荷载下填土变形时间效应不应超过显著状态、变形量不小于1.25 mm为约束条件,针对5级加载、0.04 MPa荷载增量的加载制度,可得K30试验的适宜范围为60~160 MPa/m。
中图分类号:
TU 411
[1] | 杨艳霜, 周辉, 梅松华, 张占荣, 李金兰. 高地应力硬脆性围岩开挖损伤区时效性扩展案例分析——特征与机制[J]. 岩土力学, 2020, 41(4): 1357-1365. |
[2] | 刘建民, 邱月, 郭婷婷, 宋文智, 谷川, . 饱和粉质黏土静剪强度与振动后 静剪强度对比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3): 773-780. |
[3] | 王青元, 刘杰, 王培涛, 刘飞, . 冲击扰动诱发蠕变岩石加速失稳破坏试验[J]. 岩土力学, 2020, 41(3): 781-788. |
[4] | 刘家顺, 王来贵, 张向东, 李学彬, 张建俊, 任 昆, . 部分排水时饱和粉质黏土变围压循环三轴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4): 1413-1419. |
[5] | 胡田飞, 刘建坤, 王天亮, 岳祖润, . 粉质黏土变形特性的冻融循环效应及其双屈 服面本构模型[J]. 岩土力学, 2019, 40(3): 987-997. |
[6] | 丁瑜, 陈晓斌, 张家生, 贾羽, . 风化红砂岩残积土路基瞬态饱和区动态水压力 特征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12): 4740-4750. |
[7] | 杨文保, 吴琪, 陈国兴, . 长江入海口原状土动剪切模量预测方法探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10): 3889-3896. |
[8] | 刘家顺,张向东,孙嘉宝,杨建军,方天健. 主应力轴旋转下K0固结饱和粉质黏土孔压及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 , 2018, 39(8): 2787-2794. |
[9] | 许宏发,柏 准,齐亮亮,耿汉生,马林建,刘 斌, . 基于全应力-应变曲线的软岩蠕变寿命估计[J]. , 2018, 39(6): 1973-1980. |
[10] | 刘松玉,曹菁菁,蔡光华, . 活性氧化镁碳化固化粉质黏土微观机制[J]. , 2018, 39(5): 1543-1552. |
[11] | 李连祥,符庆宏,黄佳佳, . 砂土地基和粉质黏土地基基坑悬臂开挖离心模型试验[J]. , 2018, 39(2): 529-536. |
[12] | 陈树峰,孔令伟,黎澄生, . 低幅应变条件下粉质黏土泊松比的非线性特征[J]. , 2018, 39(2): 580-588. |
[13] | 裴书锋,冯夏庭,张建聪,王鹏飞,江 权,周扬一,郝宪杰,刘俊峰,. 高边坡坝基柱状节理玄武岩开挖卸荷时效松弛特性[J]. , 2018, 39(10): 3743-3754. |
[14] | 杨光昌,白 冰. 考虑超固结效应的不同温度路径下饱和粉质黏土的热固结[J]. , 2018, 39(1): 71-77. |
[15] | 李术才,陈红宾,章 冲,龚英杰,李会良,丁万涛,王 琦,. 粉质黏土隧道超前支护作用效果研究[J]. , 2017, 38(S2): 287-29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