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18, Vol. 39 ›› Issue (S2): 285-294.doi: 10.16285/j.rsm.2018.1282
郑 刚1, 2,栗晴瀚1, 2,哈 达1, 2,程雪松1, 2
ZHENG Gang1, 2, LI Qing-han1, 2, HA Da1, 2, CHENG Xue-song1, 2
摘要: 基坑工程中坑内承压水降水引发的坑外土体沉降与含水层土体性质及应力状态密切相关,但在天津地区承压含水层的土体应力状态及其沉降变形规律均缺乏系统地研究。首先通过天津市第一、二含水层组的历史水位变化,分析各含水层组土体的应力状态。再结合2组现场抽水试验,分析了各承压层降水-恢复过程土体沉降变形规律。根据对历史数据的分析表明,受补给关系和自然条件影响,天津市第一含水层组中上部水位变化较小,处于正常固结和轻度超固结状态。而20世纪60~80年代天津市深层地下水由于大规模开采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的降深漏斗,造成了严重的地表沉降。80年代后限制开采,天津市区的地下水位得以部分恢复,导致第一含水层组底部和第二含水层组处于严重的超固结状态。抽水试验结果表明,基本处于正常固结状态的第一承压层在抽水-恢复过程中变形以塑性变形为主,处于超固结状态的第二承压层变形以弹性变形为主,在反复降水-恢复中仍然会产生一定量的塑性变形,即当水位恢复时承压层压缩变形并不能完全恢复;受“土拱”作用影响,承压含水层降水引发的土体沉降最大值并不位于地表,而是位于抽水含水层上覆弱透水层附近。
中图分类号:
[1] | 刘建民, 邱月, 郭婷婷, 宋文智, 谷川, . 饱和粉质黏土静剪强度与振动后 静剪强度对比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3): 773-780. |
[2] | 王秋生, 周济兵. 基于广义热力学的超固结土本构模型[J]. 岩土力学, 2019, 40(11): 4178-4184. |
[3] | 孙 凯,陈正林,路德春,. 一种考虑黏聚强度的改良土弹塑性本构模型[J]. , 2018, 39(5): 1589-1597. |
[4] | 杨吉龙,袁海帆,胡云壮,胥勤勉,施佩歆,陈永胜,. 天津滨海地区深部黏土层弹塑性变形特征与地面沉降关系研究[J]. , 2018, 39(10): 3763-3772. |
[5] | 杨光昌,白 冰. 考虑超固结效应的不同温度路径下饱和粉质黏土的热固结[J]. , 2018, 39(1): 71-77. |
[6] | 刘 超,黄 滚,赵宏刚,宋真龙,张 驰,俞 欢, . 复杂应力路径下原煤力学与渗透特性试验[J]. , 2018, 39(1): 191-198. |
[7] | 纠永志,祝彦知,. 开挖条件下非均质地基中单桩竖向承载特性非线性分析[J]. , 2017, 38(6): 1666-1674. |
[8] | 纠永志,黄茂松, . 超固结软黏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与不排水抗剪强度[J]. , 2017, 38(4): 951-957. |
[9] | 庄 超,周志芳,李兆峰,郭巧娜. 一种确定超固结弱透水层水力参数的方法[J]. , 2017, 38(1): 61-66. |
[10] | 李传勋,徐 超,谢康和,. 考虑非达西渗流和应力历史的土体非线性固结研究[J]. , 2017, 38(1): 91-100. |
[11] | 王其虎,叶义成,刘艳章,姚 囝, . 考虑初始损伤和蠕变损伤的岩石蠕变全过程本构模型[J]. , 2016, 37(S1): 57-62. |
[12] | 李 林,李镜培,岳著文,唐剑华, . 饱和黏土中钻孔灌注桩孔壁稳定性力学机制研究[J]. , 2016, 37(9): 2496-2504. |
[13] | 于亚磊 ,叶冠林 ,熊永林,. 上海第4层黏土力学特性的弹塑性本构模拟[J]. , 2016, 37(9): 2541-2546. |
[14] | 梁书秀 ,孙昭晨 ,张卫平 ,王兴刚,. 桩柱结构在地震作用下非线性响应研究[J]. , 2016, 37(5): 1259-1267. |
[15] | 王智超 ,金 刚 ,吴晓峰 ,邓旭华 ,董 辉,. 非饱和压实土率相关变形特征与时效模型[J]. , 2016, 37(3): 719-7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