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1, Vol. 42 ›› Issue (3): 767-774.doi: 10.16285/j.rsm.2020.1081
吴奔1,刘维1,史培新1,付春青2
WU Ben1, LIU Wei1, SHI Pei-xin1, FU Chun-qing2
摘要: 针对盾构隧道掘进面稳定问题,提出二维对数螺线机动破坏模型。通过对机动模型进行离散,实现破坏区域内部系统耗散功率精确计算,并利用上限分析法推导出有效支护压力上限解。采用最优化对失稳破坏模式及对应极限支护压力进行计算。研究表明,随着土体强度提高,失稳区域缩小,破坏高度降低,支护压力相应减小;对比分析显示,二维对数机动模型对掘进面失稳模式及支护压力预测结果与数值分析及已有理论模型较为吻合。选取模型试验作为算例进行验证表明,二维对数机动模型与试验结果较接近,可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
[1] | 刘嘉, 冯德銮, . 考虑土颗粒微细观运动的多尺度耦合 有限元分析方法[J]. 岩土力学, 2021, 42(4): 1186-1200. |
[2] | 张 泽, 马 巍, ROMAN Lidia, MELNIKOV Andrey, 杨 希, 李宏璧. 基于冻融次数−物理时间比拟理论的冻土 长期强度预测方法[J]. 岩土力学, 2021, 42(1): 86-92. |
[3] | 戴轩, 郭旺, 程雪松, 霍海峰, 刘国光, . 盾构隧道平行侧穿诱发的建筑纵向沉降 实测与模拟分析[J]. 岩土力学, 2021, 42(1): 233-244. |
[4] | 朱才辉, 兰开江, 段宇, 贺红, . 西安地铁“先隧后井”法横通道施工控制技术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S1): 379-386. |
[5] | 毛家骅, 袁大军, 杨将晓, 张兵, . 砂土地层泥水盾构开挖面孔隙变化特征理论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7): 2283-2292. |
[6] | 沈翔, 袁大军. 盾构俯仰角变化对盾构-土相互作用影响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4): 1366-1376. |
[7] | 米博, 项彦勇, . 砂土地层浅埋盾构隧道开挖渗流稳定性的 模型试验和计算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3): 837-848. |
[8] | 刘家顺, 王来贵, 张向东, 杨建军, 孙嘉宝, . 部分排水条件下饱和黏土 渐近状态本构模型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2): 485-491. |
[9] | 杨振兴, 陈健, 孙振川, 游永锋, 周建军, 吕乾乾, . 泥水平衡盾构用海水泥浆的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2): 501-508. |
[10] | 魏纲, 张鑫海, 林心蓓, 华鑫欣, . 基坑开挖引起的旁侧盾构隧道横向受力变化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2): 635-644. |
[11] | 宋洋, 李昂, 王韦颐, 杜春生, 张舵, 付星星, . 泥岩圆砾复合地层泥水平衡盾构泥浆配比 优化研究与应用[J]. 岩土力学, 2020, 41(12): 4054-4062. |
[12] | 侯公羽, 李子祥, 胡涛, 周天赐, 肖海林, . 用于隧道变形监测的分布式光纤定点式布设 监测误差测定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10): 3481-3490. |
[13] | 刘忠玉, 夏洋洋, 张家超, 朱新牧. 考虑Hansbo渗流的饱和黏土 一维弹黏塑性固结分析[J]. 岩土力学, 2020, 41(1): 11-22. |
[14] | 王忠凯, 徐光黎. 盾构掘进、离开施工阶段对地表变形的 影响范围及量化预测[J]. 岩土力学, 2020, 41(1): 285-294. |
[15] | 章定文, 刘志祥, 沈国根, 鄂俊宇, . 超大直径浅埋盾构隧道土压力实测分析 及其计算方法适用性评价[J]. 岩土力学, 2019, 40(S1): 91-9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