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1, Vol. 42 ›› Issue (4): 1126-1132.doi: 10.16285/j.rsm.2020.1362
杨坚1,简文彬1, 2,黄炜1,黄聪惠1,罗金妹3,李先忠3
YANG Jian1, JIAN Wen-bin1, 2, HUANG Wei1, HUANG Cong-hui1, LUO Jin-mei3, LI Xian-zhong3
摘要: 注浆支盘式锚杆是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锚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探究支盘式锚杆的承载特性,构建室内试验模型,针对不同的埋置深度、支盘直径和双支盘间距等条件进行拉拔试验,获取相应的荷载?位移曲线,并对部分数据采取无量纲化处理得到埋深比与荷载系数关系曲线,最后通过简化力学模型推导出支盘式锚杆的端阻力与拉拔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埋置深度与极限承载力呈非线性关系且存在临界埋深;盘径对抗拔承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与极限承载力呈线性增长关系,极限承载力较普通锚杆提高了2~5倍多;双支盘的分界间距为4倍支盘直径时可充分调用双支盘的承载力,由于双支盘锚杆在加载初期时土体主要为剪切变形,故其荷载?位移曲线开始阶段斜率较单支盘锚杆要大得多;埋深比与荷载系数关系曲线的斜率突变点为临界埋深比,其值为3.02;该计算公式所得结果与4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计算公式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对支盘式锚杆的设计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中图分类号:
[1] | 杨明云, 陈川, 赖莹, 陈云敏. 串联锚在黏土中的三向受荷承载力分析[J]. 岩土力学, 2025, 46(2): 582-590. |
[2] | 徐斌, 陈柯好, 庞锐, . 超固结黏土的剪胀方程及边界面模型[J]. 岩土力学, 2025, 46(2): 449-456. |
[3] | 李世昌, 李剑, 余飞, 耿赟, 杨奇志, 王江琛, . 峰前等剪应力幅值下黏土−混凝土接触面小变形特性分析[J]. 岩土力学, 2024, 45(S1): 208-216. |
[4] | 冉宇玲, 张文博, 柏巍, 孔令伟, 周丽娜, 樊恒辉, . 基于孔内剪切试验的游离氧化铁对红黏土抗剪强度影响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9): 2573-2582. |
[5] | 王立安, 余云燕, 任新, 陈辉, . 循环荷载作用下分数阶饱和黏土地基的动力固结分析[J]. 岩土力学, 2024, 45(8): 2279-2289. |
[6] | 高鲁超, 戴国亮, 张继生, 万志辉, 姚中原, 王洋, . 软黏土大直径单桩水平循环加载离心机模型试验[J]. 岩土力学, 2024, 45(8): 2411-2420. |
[7] | 颜然, 孔纲强, 于江华, . 砂土地基中钻进比对螺旋桩安装性能和抗拔承载性能的影响[J]. 岩土力学, 2024, 45(6): 1778-1788. |
[8] | 赵崇熙, 徐超, 王清明, 张胜, 李昊煜, .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桥台极限承载力的离心载荷试验[J]. 岩土力学, 2024, 45(6): 1643-1650. |
[9] | 冷伍明, 丁荣锋, 杨奇, 陈琛, 邓煜晨, 徐方, 阮波, . 粗糙度对单桩竖向承载变形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6): 1597-1607. |
[10] | 熊根, 付栋康, 朱斌, 赖莹, . 软黏土中吸力锚承载特性离心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5): 1472-1480. |
[11] | 柳伟, 徐长节, 杜昊东, 朱怀龙, 王长虹, . 基于修正统一硬化模型的超固结非饱和红黏土边坡稳定分析[J]. 岩土力学, 2024, 45(4): 1233-1241. |
[12] | 周恩全, 白宇航, 姚缘, 王龙, 陆建飞, . 橡胶混合黏土小应变剪切模量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3): 705-713. |
[13] | 陈朝晖, 牛萌萌, 罗 琳, 黄凯华, 唐 冲. 基于304dB的北欧海相黏土参数空间非均匀变异性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2): 525-538. |
[14] | 张思奇, 裴华富, 谭道远, 朱鸿鹄, . 单、双孔隙结构非饱和黏土孔隙分布变化规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2): 353-363. |
[15] | 王震, 朱珍德, 胡家豪, 周子玉, . 单向冻结粉质黏土已冻区分凝冰分布规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4, 45(2): 407-4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