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0, Vol. 41 ›› Issue (8): 2693-2702.doi: 10.16285/j.rsm.2019.1590
李昆鹏,赵晓彦,肖 典,李 晋
LI Kun-peng, ZHAO Xiao-yan, XIAO Dian, LI Jin
摘要: 酸雨区泥质岩崩解相对于非酸雨区显著增强,但其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以酸雨条件下水化学损伤的形成及其发展特性入手,选取典型酸雨区攀枝花市机场滑坡粉砂质泥岩,进行不同pH值条件下(pH=7、5、3)的耐崩解性试验。通过测定试验后崩解液离子成分变化、观察酸雨作用前后粉砂质泥岩薄片镜下特征、分析试样崩解破坏模式,探究酸雨水化学损伤加剧粉砂质泥岩崩解的细观机制;引入比表面积增量指标表征崩解残留物破碎程度,定量评价酸雨水化学损伤对粉砂质泥岩崩解的加剧效果。研究结果认为,粉砂质泥岩酸雨水化学损伤主要源于特定矿物的溶蚀,为其崩解劣化提供额外路径;随着崩解液pH值降低,粉砂质泥岩水化学损伤增强,崩解路径增多,崩解破坏模式发生转化,崩解残留物愈发破碎;采用比表面积增量指标可良好反映崩解残留物的破碎程度,崩解残留物愈破碎,比表面积增量指标值越大,粉砂质泥岩崩解程度越高。结论可为酸雨地区岩土体工程性质评价及加固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中图分类号:
[1] | 张宗堂, 高文华, 张志敏, 唐骁宇, 邬俊, . 基于Weibull分布的红砂岩颗粒崩解破碎演化规律[J]. 岩土力学, 2020, 41(3): 877-885. |
[2] | 付宏渊, 蒋煌斌, 邱祥, 姬云鹏, . 低应力与覆水环境下单裂隙粉砂质泥岩渗流特性[J]. 岩土力学, 2020, 41(12): 3840-3850. |
[3] | 李国维, 施赛杰, 侯宇宙, 吴建涛, 李 峰, 吴少甫, . 引江济淮试验工程非膨胀土开发技术实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8, 39(S2): 302-314. |
[4] | 曾志雄,孔令伟,田 海,李聚昭. 膨胀岩崩解特性的干湿循环效应与粒度熵表征[J]. , 2017, 38(7): 1983-1989. |
[5] | 申培武,唐辉明,汪丁建,何 成,张雅慧. 巴东组紫红色泥岩干湿循环崩解特征试验研究[J]. , 2017, 38(7): 1990-1998. |
[6] | 潘 艺,刘 镇,周翠英, . 红层软岩遇水崩解特性试验及其界面模型[J]. , 2017, 38(11): 3231-3239. |
[7] | 黄 明,詹金武. 酸碱溶液环境中软岩的崩解试验及能量耗散特征研究[J]. , 2015, 36(9): 2607-2612. |
[8] | 谈云志 ,喻 波 ,戴光柏 ,王乐华 ,付 伟,. 绢云母片岩路基填料最大填筑粒径确定方法[J]. , 2015, 36(1): 137-142. |
[9] | 张 抒,唐辉明. 非饱和花岗岩残积土崩解机制试验研究[J]. , 2013, 34(6): 1668-1674. |
[10] | 张 巍 ,尚彦军 ,曲永新 ,孙元春 ,林达明 ,王开洋 . 泥质膨胀岩崩解物粒径分布与膨胀性关系试验研究[J]. , 2013, 34(1): 66-72. |
[11] | 张 丹 ,陈安强 ,刘刚才 . 紫色泥岩水热条件下崩解过程的分维特性[J]. , 2012, 33(5): 1341-1346. |
[12] | 王菁莪 ,项 伟 ,毕仁能. 基质吸力对非饱和重塑黄土崩解性影响试验研究[J]. , 2011, 32(11): 3258-3262. |
[13] | 刘晓明,赵明华,苏永华. 软岩崩解分形机制的数学模拟[J]. , 2008, 29(8): 2043-2046. |
[14] | 陈 强,陈炜韬. 厦门海底隧道类土质围岩水土作用研究[J]. , 2008, 29(10): 2623-2626. |
[15] | 吴益平,余宏明,胡艳新. 巴东新城区紫红色泥岩工程地质性质研究[J]. , 2006, 27(7): 1201-12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