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 Vol. 39 ›› Issue (6): 1973-1980.doi: 10.16285/j.rsm.2016.2076
许宏发1,柏 准1,齐亮亮1,耿汉生1,马林建1,刘 斌1, 2
XU Hong-fa1, BAI Zhun1, QI Liang-liang1, GENG Han-sheng1, MA Lin-jian1, LIU Bin1, 2
摘要: 软岩的蠕变寿命是岩石流变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影响岩土工程长期稳定的重要因素。根据Goodman原理,蠕变破坏点位于全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降段(破坏段)上。当等时应力-应变曲线簇用分离变量函数表达时,证明了对于给定应变 处的等时应力-应变曲线的切线模量比和割线模量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将破坏段曲线简化为直线,等时应力-应变曲线与破坏段的交点(蠕变破坏点)近似等于等时应力-应变曲线上某点 的切线与下降段直线的交点,进而推导出了该交点的蠕变寿命的表达式。 越接近峰值应变,误差越小。这样,可由短时蠕变曲线簇变换到等时应力-应变曲线簇,通过拟合方法求出给定应变 下模量比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再由全应力-应变曲线求出峰值应力与应变、给定应变 下的应力与切线模量、下降段直线斜率等参数;即可得到软岩的蠕变寿命和长期强度。利用本文方法,对某泥岩的蠕变寿命进行了求解,得到了蠕变寿命随应力水平变化的表达式和长期强度值,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
中图分类号:
TU 452
[1] | 谈云志, 柯睿, 陈君廉, 吴军, 邓永锋. 碱溶液预降解淤泥有机质的效果与机制讨论[J]. 岩土力学, 2020, 41(5): 1567-1572. |
[2] | 朱赛楠, 殷跃平, 李 滨, . 二叠系炭质页岩软弱夹层剪切蠕变特性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4): 1377-1386. |
[3] | 杨秀荣, 姜谙男, 王善勇, 张峰瑞, . 冻融循环条件下片麻岩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11): 4331-4340. |
[4] | 陈国庆,郭 帆,王剑超,周玉新,. 冻融后石英砂岩三轴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 , 2017, 38(S1): 203-210. |
[5] | 刘秀敏,蒋玄苇,陈从新,夏开宗,周意超,宋许根, . 天然与饱水状态下石膏岩蠕变试验研究[J]. , 2017, 38(S1): 277-283. |
[6] | 张强勇,张龙云,向 文,江力宇,丁炎志,. 考虑温度效应的片麻状花岗岩三轴蠕变试验研究[J]. , 2017, 38(9): 2507-2514. |
[7] | 杨爱武,钟晓凯,梁 超, 李 岩. 吹填泥浆固化及长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 , 2017, 38(9): 2589-2596. |
[8] | 刘清秉,王 顺,夏冬生,项 伟,苏爱军,王菁莪,刘 晓,. 残余强度状态下原状滑带土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 , 2017, 38(5): 1305-1313. |
[9] | 孙淼军,唐辉明,王潇弘,胡新丽,汪明元,倪卫达,. 蠕动型滑坡滑带土蠕变特性研究[J]. , 2017, 38(2): 385-391. |
[10] | 巨能攀,黄海峰,郑 达,周 新,张成强. 考虑含水率的红层泥岩蠕变特性及改进伯格斯模型[J]. , 2016, 37(S2): 67-74. |
[11] | 武东生,孟陆波,李天斌,赖 林. 灰岩三轴高温后效流变特性及长期强度研究[J]. , 2016, 37(S1): 183-191. |
[12] | 蒋玄苇,陈从新,夏开宗,刘秀敏,周意超. 石膏矿岩三轴压缩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 , 2016, 37(S1): 301-308. |
[13] | 张 玉 ,金培杰 ,徐卫亚 ,赵海斌 ,梅松华,. 坝基碎屑岩三轴蠕变特性及长期强度试验研究[J]. , 2016, 37(5): 1291-1300. |
[14] | 王青元 ,朱万成 ,刘洪磊 ,牛雷雷 ,李如飞 , . 单轴压缩下绿砂岩长期强度的尺寸效应研究[J]. , 2016, 37(4): 981-990. |
[15] | 蒋秀姿,文宝萍. 缓慢复活型滑坡滑带土的蠕变性质与特征强度试验研究[J]. , 2015, 36(2): 495-5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