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19, Vol. 40 ›› Issue (11): 4429-4438.doi: 10.16285/j.rsm.2018.0714
周航1, 2,袁井荣1, 2,刘汉龙1, 2,楚剑3
ZHOU Hang1, 2, YUAN Jing-rong1, 2, LIU Han-long1, 2, CHU Jian3
摘要: 矩形桩沉桩挤土效应与传统圆形截面桩不同,传统的理论模型和试验技术不适用于研究矩形截面桩沉桩挤土效应。基于透明土变形可视化技术,研究了矩形截面桩沉桩挤土的位移场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矩形桩沉桩后,桩周可以分为两块区域:靠近矩形桩身的过渡区域,在此区域内挤土位移模式呈现非柱对称特征,过渡区半径约为4deq~5deq,远离桩身的圆孔扩张区域,该区域内挤土位移呈现柱对称特征。根据矩形截面桩的沉桩挤土试验,推导出了矩形桩截面的修正扩孔理论,并将理论计算的位移值与模型试验测量值进行对比,验证修正扩孔理论的合理性。
中图分类号:
[1] | 宋义敏, 张 悦, 许海亮, 王亚飞, 贺志杰. 基于非均匀特征的岩石蠕滑与黏滑变形演化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2): 363-371. |
[2] | 周东, 刘汉龙, 仉文岗, 丁选明, 杨昌友, . 被动桩侧土体位移场的透明土模型试验[J]. 岩土力学, 2019, 40(7): 2686-2694. |
[3] | 刘阳辉, 胡向东, . 卸载状态下立井冻结壁的力学分析[J]. 岩土力学, 2018, 39(S2): 344-350. |
[4] | 孔纲强,李 辉,王忠涛,文 磊,. 透明砂土与天然砂土动力特性对比[J]. , 2018, 39(6): 1935-1940. |
[5] | 常 艳,雷振坤,赵红华,于绅坤, . 熔融石英粒径对透明土位移测量精度的影响[J]. , 2017, 38(2): 493-500. |
[6] | 田文岭,杨圣奇,黄彦华,. 卸围压下砂岩力学特性及细观机制颗粒流分析[J]. , 2016, 37(S2): 775-782. |
[7] | 周俊宏,宫全美,周顺华,韩高孝, . 盾构隧道抬升作用下极限上覆土压力计算方法[J]. , 2016, 37(7): 1969-1976. |
[8] | 孔纲强 ,孙学谨 ,曹兆虎 ,周 杨 , . 楔形桩和等截面桩中性点位置可视化对比模型试验[J]. , 2015, 36(S1): 38-42. |
[9] | 孔纲强 ,曹兆虎 ,周 航 ,邓宗伟 ,郭尤林,. 极限荷载下纵向截面异形桩破坏形式对比模型试验研究[J]. , 2015, 36(5): 1333-1338. |
[10] | 曹兆虎 ,孔纲强 ,周 航 ,耿之周,. 基于透明土的静压楔形桩沉桩效应模型试验研究[J]. , 2015, 36(5): 1363-1367. |
[11] | 齐昌广 ,范高飞 ,崔允亮 ,张 强,. 利用人工合成透明土的岩土物理模拟试验[J]. , 2015, 36(11): 3157-3163. |
[12] | 刘晓强 ,梁发云 ,张 浩 ,褚 峰,. 隧道穿越引起地下管线竖向位移的能量变分分析方法[J]. , 2014, 35(S2): 217-222. |
[13] | 马俊伟,胡新丽,唐辉明,雍 睿,夏 浩. 基于计算机辅助检测技术的滑坡模型试验坡面位移场测量[J]. , 2013, 34(S2): 477-485. |
[14] | 周 航 ,孔纲强 , . 水平荷载作用下现浇X形桩桩周土体响应理论分析[J]. , 2013, 34(12): 3377-3383. |
[15] | 蔚立元 ,陈晓鹏 ,韩立军 ,王迎超 . 基于复变函数方法的水下隧道围岩弹性分析[J]. , 2012, 33(S2): 345-3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