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1, Vol. 42 ›› Issue (1): 59-67.doi: 10.16285/j.rsm.2020.0744
薛松,杨志兵,李东奇,陈益峰
XUE Song, YANG Zhi-bing, LI Dong-qi, CHEN Yi-feng
摘要: 交叉裂隙作为裂隙网络的基本结构是控制场地尺度非饱和渗流特性的关键。随着流量的减小,交叉裂隙非饱和渗流将从连续、稳定的线状流转变为非连续、非稳定的滴状流,但目前对后者的研究还很少。在滴状流条件下,开展了交叉裂隙非饱和流动特性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发现了交叉裂隙滴状流存在毛细力驱动以及重力与毛细力联合驱动两种分流驱动模式。基于瞬态静力平衡方法,提出了一套液滴分流理论及计算模型,实现了动态分流过程的定量化描述与预测。结合模型预测与可视化试验,详细探究了两种模式下液滴的分流过程,阐明了动态分流行为受重力、毛细力、黏滞力共同控制的细观机制,并揭示了液滴长度、裂隙倾角、通道中液体的累积等因素对界面流速、分流体积比例的影响。研究成果为低流量、低饱和度条件下非饱和裂隙岩体渗流的预测与控制提供了理论及试验支撑。
中图分类号:
[1] | 李博, 黄嘉伦, 钟振, 邹良超, . 三维交叉裂隙渗流传质特性数值模拟[J]. 岩土力学, 2019, 40(9): 3670-3768. |
[2] | 谢 强, 田大浪, 刘金辉, 张建华, 张志斌, . 土质边坡的饱和−非饱和渗流分析及特殊应力修正[J]. 岩土力学, 2019, 40(3): 879-892. |
[3] | 张晨阳,张 明,张泰丽,孙 强,杨 龙,. 侵入岩脉风化壳对中林村残积土滑坡渗流场和稳定性的影响[J]. , 2018, 39(7): 2617-2625. |
[4] | 郑俊杰,郭震山,崔 岚,张 军,. 考虑非饱和渗流与增湿膨胀下的膨胀土隧道稳定性分析[J]. , 2017, 38(11): 3271-3277. |
[5] | 蒋泽锋 ,朱大勇,. 强降雨条件下具有张裂缝边坡临界滑动场[J]. , 2016, 37(S2): 25-34. |
[6] | 李文涛,马田田,韦昌富. 基于自适应松弛Picard法的高效非饱和渗流有限元分析[J]. , 2016, 37(1): 256-262. |
[7] | 丁金华 ,陈仁朋 ,童 军 ,龚壁卫,. 基于多场耦合数值分析的膨胀土边坡浅层膨胀变形破坏机制研究[J]. , 2015, 36(S1): 159-168. |
[8] | 刘日成 ,蒋宇静 ,李树忱 ,李 博 ,王肖珊,. 交叉裂隙水力学开度的计算及非线性水力特性研究[J]. , 2015, 36(6): 1581-1590. |
[9] | 吴志伟 ,宋汉周,. 基于流-热耦合模型的土石坝渗流热监测研究[J]. , 2015, 36(2): 584-590. |
[10] | 蒋水华 ,李典庆 ,周创兵 ,张利民,. 考虑参数空间变异性的非饱和土坡可靠度分析[J]. , 2014, 35(9): 2569-2578. |
[11] | 张 波 ,李术才 ,杨学英 ,王 刚 ,张敦福 ,杨为民 ,李景龙 , . 含交叉裂隙节理岩体单轴压缩破坏机制研究[J]. , 2014, 35(7): 1863-1870. |
[12] | 蒋中明 ,熊小虎 ,曾 铃,. 基于FLAC3D平台的边坡非饱和降雨入渗分析[J]. , 2014, 35(3): 855-861. |
[13] | 沈银斌 ,朱大勇 ,蒋泽锋 ,姚华彦 , . 降雨过程中边坡临界滑动场[J]. , 2013, 34(S1): 60-66. |
[14] | 唐 栋 ,李典庆 ,周创兵 ,方国光 . 考虑前期降雨过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J]. , 2013, 34(11): 3239-3248. |
[15] | 陈 曦 ,于玉贞 ,程勇刚 . 非饱和渗流Richards方程数值求解的欠松弛方法[J]. , 2012, 33(S1): 237-2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