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3, Vol. 44 ›› Issue (9): 2628-2638.doi: 10.16285/j.rsm.2022.1600
何涛1, 2,毛海涛1, 2,张超2,谷易2
HE Tao1, 2, MAO Hai-tao1, 2, ZHANG Chao2, GU Yi2
摘要: 以黏性土为主要物源的大坝防渗体,常会因为极端温差、不均匀沉降等原因出现贯穿性裂缝进而诱发渗流破坏,水力充填和淤堵是一种经济有效的修复方法。为深入研究其修复机制,以重塑黏性土为研究对象,在土体内预制裂缝以模拟防渗体开裂,系统研究了浑水浓度、水头、渗流方向(即水平、竖直、斜向)、反滤层不均匀系数等因素对裂缝修复的影响,对裂缝修复时缝内流体的运动状态进行了判定,并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开展了裂缝在浑水渗流作用下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浑水渗流作用下,黏性土内裂缝修复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过渡期(阶段1)、修复期(阶段2)和稳定期(阶段3);裂缝修复过程会影响裂缝中流体的渗流特性,阶段1、阶段2内的流体运动规律满足Forchheimer流动,阶段3内的流体运动规律符合Darcy流,且阶段3的起点为流态转捩的临界点,可根据裂缝内流态的变化判断裂缝修复所处阶段;浑水浓度、水头、裂缝形式、反滤层不均匀系数为裂缝修复的主要影响因素,在高浓度、低水头下裂缝修复所需时间最短;裂缝修复后的渗出量Q、流速ν 相比修复前均显著降低,分别降低99.83%、99.98%,而水力梯度J明显增加,增长幅度为27.92倍,修复后的土体抗渗性能明显增强。研究成果对于大坝防渗体裂缝的演化机制与防治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中图分类号:
[1] | 贺桂成, 谢元辉, 李咏梅, 李春光, 唐孟媛, 张志军, 伍玲玲. 微生物胶结砂岩型铀矿砂的抗渗性能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9): 2504-2514. |
[2] | 熊雨, 邓华锋, 李建林, 程雷, 朱文羲. 火山灰增强微生物固化砂土效果的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12): 3403-3415. |
[3] | 王盛年, 高新群, 吴志坚, 惠洪雷, 张兴瑾, . 水泥偏高岭土复合稳定粉砂土渗透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11): 3003-3014. |
[4] | 大久保诚介, 汤 杨, 许江, 彭守建, 陈灿灿, 严召松, . 3D-DIC系统在岩石力学试验中的应用[J]. 岩土力学, 2019, 40(8): 3263-3273. |
[5] | 郎颖娴, 梁正召, 段 东, 曹志林, . 基于CT试验的岩石细观孔隙模型重构与并行模拟[J]. 岩土力学, 2019, 40(3): 1204-1212. |
[6] | 王东伟, 陆武萍, 唐朝生, 赵红崴, 李胜杰, 林銮, 冷挺, . 砂土微观结构样品制备技术及量化方法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12): 4783-4792. |
[7] | 黄 伟,项 伟,王菁莪,程超杰,崔德山,刘清秉,. 基于变形数字图像处理的土体拉伸试验装置的研发与应用[J]. , 2018, 39(9): 3486-3494. |
[8] | 王培涛,任奋华,谭文辉,闫振雄,蔡美峰,杨天鸿,. 单轴压缩试验下粗糙离散节理网络模型建立及力学特性[J]. , 2017, 38(S1): 70-78. |
[9] | 尹延春 ,赵同彬,谭云亮 ,于凤海 , . 基于Otsu图像处理的岩石细观模型重构及数值试验[J]. , 2015, 36(9): 2532-2540. |
[10] | 陈世江 ,朱万成 ,于庆磊 ,王青元,. 基于多重分形特征的岩体结构面剪切强度研究[J]. , 2015, 36(3): 703-710. |
[11] | 黎 伟,刘观仕,姚 婷. 膨胀土裂隙图像处理及特征提取方法的改进[J]. , 2014, 35(12): 3619-3626. |
[12] | 冯宝成 曹金凤 高洪秀 岳 军 . 基于变分水平集方法获取岩石的细观结构[J]. , 2012, 33(12): 3592-3597. |
[13] | 刘清秉,项 伟,M. Budhu ,崔德山. 砂土颗粒形状量化及其对力学指标的影响分析[J]. , 2011, 32(S1): 190-197. |
[14] | 许尚杰 ,党发宁 ,程素珍. 浑水渗流理论及平原水库防渗技术研究[J]. , 2011, 32(7): 2093-2098. |
[15] | 吴 文. 添加絮凝药剂的尾矿砂浆充填材料的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研究[J]. , 2010, 31(11): 3367-33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