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 Vol. 36 ›› Issue (S1): 101-108.doi: 10.16285/j.rsm.2015.S1.017
刘维正1,瞿 帅1,张军辉2
LIU Wei-zheng1, QU Shuai1, ZHANG Jun-hui2
摘要: 通过天然沉积黏土的原状样与重塑样的压缩对比试验,揭示了屈服后土结构性的渐进性破损过程以及由常规 曲线确定的压缩指数 随固结压力呈非线性变化性状给实际工程沉降计算参数选取带来不便。采用 双对数坐标表示方法,通过不同初始结构大小的黏土试验数据证实了 压缩曲线在屈服前后段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实现了结构屈服应力、屈服前后压缩指标有效统一确定。在该坐标体系下给出了考虑取样扰动影响的原位压缩曲线恢复方法,建立了结构性黏土的双线性压缩模型,结合文中与文献中试验数据给出了结构屈服应力与不排水强度、屈服后压缩指标与稳定指数SI和液限wL的经验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天然沉积土地基固结沉降计算参数的合理选取提供依据。
中图分类号:
[1] | 朱剑锋, 徐日庆, 罗战友, 潘斌杰, 饶春义, . 考虑固化剂掺量影响的镁质水泥固化土 非线性本构模型[J]. 岩土力学, 2020, 41(7): 2224-2232. |
[2] | 丑亚玲,郏书胜,张庆海,曹 伟,盛 煜,. 考虑结构性的冻融作用对黄土湿陷系数的影响[J]. , 2018, 39(8): 2715-2722. |
[3] | 何 平,王卫东,徐中华, . 上海黏土压缩指数和回弹指数经验关系[J]. , 2018, 39(10): 3773-3782. |
[4] | 高彦斌,张松波,葛潇楠,. 我国沿海地区软黏土压缩指数统计及与国外其他地区对比[J]. , 2017, 38(9): 2713-2720. |
[5] | 陈 波 ,孙德安 ,金 盼,. 海相沉积软黏土的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J]. , 2015, 36(3): 730-738. |
[6] | 武朝军,叶冠林,王建华. 上海浅部土层压缩指数与天然含水率的关系[J]. , 2014, 35(11): 3184-3190. |
[7] | 刘维正 ,石名磊 ,缪林昌 . 天然沉积饱和黏土渗透系数试验研究与预测模型[J]. , 2013, 34(9): 2501-2507. |
[8] | 张先伟 ,王常明. 软土结构性对次固结系数的影响[J]. , 2012, 33(2): 476-482. |
[9] | 杨爱武 ,闫澍旺 ,杜东菊 . 结构性吹填软土蠕变模型研究[J]. , 2012, 33(11): 3213-3218. |
[10] | 黄英豪 ,朱 伟 ,周宣兆 ,张春雷 . 固化淤泥压缩特性的试验研究[J]. , 2012, 33(10): 2923-2928. |
[11] | 雷华阳 ,丁小冬 ,张万春 . 考虑软土结构性损伤的柱形孔扩张理论分析[J]. , 2012, 33(10): 3059-3066. |
[12] | 殷 杰. 土结构性对天然软黏土压缩特性的影响[J]. , 2012, 33(1): 48-52. |
[13] | 卢萌盟,谢康和,王玉林,蔡 新. 碎石桩复合地基非线性固结解析解[J]. , 2010, 31(6): 1833-1840. |
[14] | 孙德安,陈 波,周 科. 重塑上海软土的压缩和剪切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 , 2010, 31(5): 1389-1394. |
[15] | 刘维正,石名磊,缪林昌. 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的结构性土压缩特性分析[J]. , 2010, 31(11): 3475-34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