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19, Vol. 40 ›› Issue (2): 601-609.doi: 10.16285/j.rsm.2017.1352
康燕飞1, 2,陈 结1, 2,姜德义1, 2,刘 伟1, 2,范金洋1, 2, 吴 斐1, 2,蒋昌奇1, 2
KANG Yan-fei1, 2, CHEN Jie1, 2, JIANG De-yi1, 2, LIU Wei1, 2, FAN Jin-yang1, 2, WU Fei1, 2, JIANG Chang-qi1, 2
摘要: 为了研究地下盐穴开挖扰动区(EDZ)损伤盐岩在盐穴综合利用过程中的自恢复特性,设计了损伤盐岩在卤水温度作用下的自恢复试验。结果表明:损伤盐岩经过卤水浸泡后在不同温度下烘干时力学性质可以得到恢复,在试验温度范围35~80 ℃内,其恢复效果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强。经过恢复处理的损伤盐岩试件二次加载时的声发射特征显示,其Felicity比低于0.1,Kaiser效应基本不成立,说明损伤盐岩在自恢复处理过程中其内部损伤在细观尺度上发生愈合。根据损伤盐岩试件自恢复处理后的细观形貌特征,总结出盐岩损伤恢复3种不同的细观机制:基于扩散作用的损伤微裂纹愈合,基于NaCl晶体重结晶作用的微裂隙充填以及破碎区NaCl晶体颗粒的愈合黏结。盐岩损伤恢复过程中,裂纹中充填的饱和卤水为裂纹中的物质传递提供了通道,同时提供了大量的结晶基础物质,为盐岩损伤愈合奠定了基础。温度的升高为盐岩损伤恢复提供了更高的能量,提升了损伤愈合速度,同时使氯化钠重结晶密度增加,从而提高了损伤恢复程度。
中图分类号:
[1] | 刘伟, 李德鹏, 高丽, 万继方, 李林, 唐海军, 徐贵春, 姜德义, . 盐穴能源储库氮气阻溶造腔气垫控制理论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8): 2205-2220. |
[2] | 范金洋, 唐璐宣, 陈结, 杨镇宇, 姜德义, . 基于硬化参量的盐岩蠕变疲劳本构模型[J]. 岩土力学, 2023, 44(5): 1271-1282. |
[3] | 姜德义, 杨镇宇, 范金洋, 李宗泽, 锁进杰, 陈结. 盐岩循环加卸载过程中的速率效应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2): 403-414. |
[4] | 杨俊涛, 宋彦琦, 马宏发, 杨江坤, 邵志鑫, 鲍伟. 考虑硬化和损伤效应的盐岩蠕变本构模型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10): 2953-2966. |
[5] | 刘元玺, 李银平, 施锡林, 赵凯, . 盐穴储气库微渗层注浆封堵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S1): 23-34. |
[6] | 张强, 王军保, 宋战平, 冯世进, 张玉伟, 曾涛, . 循环荷载作用下盐岩微观结构变化及经验疲劳模型[J]. 岩土力学, 2022, 43(4): 995-1008. |
[7] | 李朋, 李银平, 施锡林, 梁孝鹏, . 多夹层盐矿水采沉渣空隙特征与储气能力评价[J]. 岩土力学, 2022, 43(1): 76-86. |
[8] | 张桂民, 王贞硕, 刘俣轩, 罗宁, 董纪伟. 水平盐穴中压气蓄能储库关键顶板稳定性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3): 800-812. |
[9] | 李宗泽, 姜德义, 范金洋, 陈 结, 刘 伟, 吴 斐, 杜 超, 康燕飞. 盐岩三轴间隔疲劳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4): 1305-1312. |
[10] | 陈祥胜, 李银平, 施锡林, 叶良良, 杨春和, . 地下盐穴储气库泄漏原因及防治措施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S1): 367-373. |
[11] | 康燕飞, 陈 结, 姜德义, 刘 伟, 范金洋. 盐岩损伤自愈合特性研究综述[J]. 岩土力学, 2019, 40(1): 55-69. |
[12] | 姜德义, 李晓康, 陈 结, 李晓军, 刘 伟, 康燕飞, . 层状盐岩双井流场浓度场试验及数值计算[J]. 岩土力学, 2019, 40(1): 165-172. |
[13] | 曾 寅, 刘建锋, 周志威, 吴 池, 李志成, . 盐岩单轴蠕变声发射特征及损伤演化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1): 207-215. |
[14] | 陈 锋, 张青庆, 姚 威, 叶良良, . 含泥盐岩的扩容特性与剪胀角模型[J]. 岩土力学, 2018, 39(S2): 195-201. |
[15] | 向 高,刘建锋,李天一,徐杨梦迪,邓朝福,吴 池,. 基于声发射的盐岩变形破坏过程的分形与损伤特征研究[J]. , 2018, 39(8): 2905-29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