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1, Vol. 42 ›› Issue (6): 1743-1754.doi: 10.16285/j.rsm.2020.1420
向伏林1,杨天亮2,顾凯1,施斌1,刘春1,刘苏平1,张诚成1,姜月华3
XIANG Fu-lin1, YANG Tian-liang2, GU Kai1, SHI Bin1, LIU Chun1, LIU Su-ping1, ZHANG Cheng-cheng1, JIANG Yue-hua3
摘要: 地面沉降是当今危害较大的一种地质灾害问题,利用钻孔全断面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监测地面沉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光缆与土体的变形协调性是影响该技术准确获取地面沉降变形的重要因素。利用自主研发的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MatDEM,建立了二维离散元光缆拉拔试验模型,探究了不同围压下光缆拉拔过程中光缆与周围土体的变形协调性问题。结果表明:二维离散元光缆拉拔模型能够准确反映光缆拉拔过程中的光缆应变分布和土体单元位移;不同围压下光缆拉拔力?拉拔位移曲线及应变分布曲线呈现出渐进式破坏模式;基于离散元方法获得的光缆滑脱深度,修正了光缆?土体变形协调系数。以苏州盛泽地面沉降数据为例,深入分析了不同围压和拉拔位移条件下了光缆-土体的变形协调性。该地区变形协调性较好的临界围压约为0.19 MPa,临界深度约为17 m。研究结果验证了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在探究光缆?土体变形协调性方面的可行性,进一步论证了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
[1] | 高磊, 韩川, 黄坚, 王洋, 周乐, . 基于BOTDR的能源桩现场试验与承载特性分析[J]. 岩土力学, 2022, 43(S1): 117-126. |
[2] | 申浩翰, 张海, 范俊锴, 徐瑞阳, 张小明. 离散单元法软件EDEM中接触半径对岩石 力学特性的影响及其应用[J]. 岩土力学, 2022, 43(S1): 580-590. |
[3] | 杨磊, 涂冬媚, 朱启银, 吴则祥, 余闯, . 考虑变温幅值影响的颗粒循环热 固结离散元法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S1): 591-600. |
[4] | 王一伟, 刘 润, 孙若晗, 许泽伟. 基于抗转模型的颗粒材料宏−细观关系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4): 945-956. |
[5] | 刘云贺, 王琦, 宁致远, 孟霄, 董静, 杨迪雄, . 考虑损伤的平行黏结接触模型开发及 其参数影响分析[J]. 岩土力学, 2022, 43(3): 615-624. |
[6] | 张恒志, 徐长节, 何寨兵, 黄展军, 何小辉, . 基于离散元方法的不同挡墙变位模式下有 限土体主动土压力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1): 257-267. |
[7] | 高磊, 周乐, 刘汉龙, 黄坚, 王洋, 韩川, . 灌注桩桩身变形高精度测量现场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7): 2004-2014. |
[8] | 陈成, 段永达, 芮瑞, 汪伦. 基于拉拔试验和离散元模拟的单、双层土工 格栅加固道砟的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4): 954-962. |
[9] | 王旭一, 黄书岭, 丁秀丽, 周火明. 层状岩体单轴压缩力学特性的 非均质层面影响效应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2): 581-592. |
[10] | 李伟一, 钱建固, 尹振宇, 周闯, . 间断级配砂土渗流侵蚀现象的计算 流体力学-离散元耦合模拟[J]. 岩土力学, 2021, 42(11): 3191-3201. |
[11] | 张恒志, 徐长节, 梁禄钜, 侯世磊, 范润东, 冯国辉, . RB模式下刚性挡墙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的 离散元模拟与理论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10): 2895-2907. |
[12] | 薛亚东, 周杰, 赵丰, 李兴. 基于MatDEM的TBM滚刀破岩机理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S1): 337-346. |
[13] | 鲍宁, 魏静, 陈建峰. 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三维离散元分析[J]. 岩土力学, 2020, 41(S1): 347-354. |
[14] | 徐东升, 黄明, 黄佛光, 陈成. 不同级配珊瑚砂水泥胶结体的破坏行为分析[J]. 岩土力学, 2020, 41(5): 1531-1539. |
[15] | 吴祁新, 杨仲轩. 基于应变响应包络的颗粒材料增量力学行为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3): 915-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