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3, Vol. 44 ›› Issue (S1): 319-331.doi: 10.16285/j.rsm.2022.1847
尚德磊1, 2, 3,陈进帆2,褚鹏1
SHANG De-lei1, 2, 3, CHEN Jin-fan2, CHU Peng1
摘要: 工程开挖扰动、卸荷和水力破岩产生的工程裂缝与先存裂隙的相互作用在岩石工程中十分普遍,建立适用于工程裂缝遇先存裂隙的扩展准则是解释工程裂缝扩展机制和研究岩体弱面剪切滑移的关键。采用两种不同强度的混凝土充填材料模拟强、弱胶结的先存裂隙,在只考虑准静态张拉应力作用下,依据半圆三点弯法测定了充填胶结型岩石的Ⅰ型静态断裂韧度;通过分析工程裂缝扩展轨迹,获得了临界启裂角与应力逼近角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了工程裂缝与先存裂隙的相互作用扩展模式与判别准则。结果表明:张拉应力作用下工程裂缝与先存裂隙的相互作用受应力逼近角、启裂逼近距离和充填物胶结强度的共同影响;充填胶结砂岩的静态断裂韧度随应力逼近角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启裂逼近距离较大时,断裂韧度随应力逼近角变化不大,而启裂逼近距离较小时,断裂韧度随应力逼近角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应力逼近角影响充填胶结岩石的断裂韧度,但影响程度不如启裂逼近距离和充填物胶结强度,且存在一个极限影响距离。即使在张拉应力作用下,岩石材料的裂隙前端同样存在剪切局部化,因此,工程裂缝是否穿过先存裂隙取决于应力逼近角、启裂逼近距离和充填物胶结强度共同作用下裂隙面的抗剪强度和先存裂隙面的摩擦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
[1] | 姜明归, 孙伟, 李金鑫, 樊锴, 刘增, . 冲击荷载下全尾砂胶结充填体断裂特性与能耗特征分析[J]. 岩土力学, 2023, 44(S1): 186-196. |
[2] | 王雪松, 郭连军, 刘鑫, 邓丁, 张久洋, 徐振洋, . 冲击作用下花岗岩的I型裂纹形态及断面粗糙度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7): 1925-1936. |
[3] | 卢浩, 冯夏庭, 杨成祥, 张希巍, . 不同预制裂缝方法及长度对岩石三点弯曲 试验的影响[J]. 岩土力学, 2021, 42(4): 1115-1125. |
[4] | 王海军, 乐成军, 汤雷, 赵初, 李汉章, 戚海棠, . 基于3D-ILC含水平内裂纹脆性固体 三点弯断裂特性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10): 2773-2784. |
[5] | 吴顺川, 孙伟, 刘洋, 成子桥, 许学良, . Ⅰ型断裂韧度模拟方法及细观影响因素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8): 2536-2546. |
[6] | 张 盛, 王龙飞, 常 旭, 王东坤, 王小良, 乔 洋, . 中心直裂纹半圆盘试样的石灰岩断裂韧度 尺寸效应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5): 1740-1749. |
[7] | 赵子江,刘大安,崔振东,唐铁吾,韩伟歌,. 半圆盘三点弯曲法测定页岩断裂韧度(KIC) 的实验研究[J]. , 2018, 39(S1): 258-266. |
[8] | 宋义敏, 邢同振, 吕祥锋, 赵泽鑫, 邓琳琳, . 不同加载速率Ⅰ型预制裂纹花岗岩断裂特征研究[J]. 岩土力学, 2018, 39(12): 4369-4375. |
[9] | 孟 涛,胡耀青,付庆楠,冯 淦,靳佩华,. 层状盐岩石膏夹层在腐蚀条件下断裂韧度试验及其弱化机制研究[J]. , 2017, 38(7): 1933-1942. |
[10] | 曹 富,杨丽萍,李 炼,刘恩龙,王启智, . 压缩单裂纹圆孔板(SCDC)岩石动态断裂全过程研究[J]. , 2017, 38(6): 1573-1582. |
[11] | 王 磊,杨春和,侯振坤,郭印同,魏元龙,蒋廷学,. 预制横缝条件下水力裂缝的起裂和扩展[J]. , 2016, 37(S1): 88-94. |
[12] | 郭俊志,谢其泰,王建力,. 边缘裂缝圆盘砂岩试体III型断裂韧度量测之研究[J]. , 2016, 37(S1): 263-266. |
[13] | 华 文,董世明,徐积刚. 复合型加载条件下锈岩断裂韧度试验研究[J]. , 2016, 37(3): 753-758. |
[14] | 戴 峰,魏明东,徐奴文,许 媛,赵 涛. 岩石断裂韧度CCNSCB方法渐进破坏机制与无量纲应力强度因子宽范围标定[J]. , 2016, 37(11): 3215-3223. |
[15] | 仲冠宇,王瑞和,周卫东,杨焕强. 人工裂缝逼近条件下天然裂缝破坏特征分析[J]. , 2016, 37(1): 247-25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