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3, Vol. 44 ›› Issue (S1): 117-126.doi: 10.16285/j.rsm.2023.0250
马成昊1, 2,朱长歧1,瞿茹1, 2,刘海峰1,王天民1, 2,胡涛1, 3
MA Cheng-hao1, 2, ZHU Chang-qi1, QU Ru1, 2, LIU Hai-feng1, WANG Tian-min1, 2, HU Tao1, 3
摘要: 颗粒形貌是影响珊瑚砂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研究珊瑚砂多尺度形貌特征有助于从细观角度阐释其力学特性。基于颗粒动态图像分析技术对不同粒径范围内超过20万个珊瑚砂和陆源石英砂(包括人工破碎石英砂和天然石英砂)颗粒开展颗粒形貌扫描和对比分析,提出了适用于珊瑚砂的颗粒形状分类标准,并从颗粒形状、磨圆度和凸度3个尺度上揭示了海相珊瑚砂与陆源石英砂颗粒形貌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珊瑚砂主要由块状、片状及棒状3种类型的颗粒组成,以伸长率和扁平率为0.5作为珊瑚砂颗粒形状的划分阈值进行颗粒形状分类,该分类方法的准确率可达90%。(2)珊瑚砂中块状颗粒占比最大,且含量大于50%。随着粒径增加,块状颗粒占比增加,片状颗粒占比下降,而棒状颗粒基本维持不变;随着粒径的增加,石英砂中的块状颗粒占比高于珊瑚砂,这是由颗粒的矿物性质决定的,而与颗粒的风化破碎方式无关。(3)人工破碎石英砂的磨圆度与珊瑚砂的较为接近,且略小于天然石英砂。块状颗粒的磨圆度大于片状颗粒,更大于棒状颗粒,因此块状颗粒占比越高,集合体的磨圆度越大。(4)珊瑚砂的颗粒凸度介于0.85~1.00间,石英砂的凸度大于珊瑚砂。随着粒径的增加,珊瑚砂的凸度减小明显,而石英砂的凸度变化不大。
中图分类号:
[1] | 瞿茹, 朱长歧, 刘海峰, 王天民, 马成昊, 王星, . 珊瑚砂界限干密度确定方法的比较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S1): 461-475. |
[2] | 杨铮涛, 秦悠, 吴琪, 陈国兴, . 循环加载频率对饱和珊瑚砂液化特性的影响[J]. 岩土力学, 2023, 44(9): 2648-2656. |
[3] | 赵津桥, 丁选明, 刘汉龙, 欧强, 蒋春勇, . 珊瑚砂振冲密实加固响应室内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8): 2327-2336. |
[4] | 秦悠, 杜歆宇, 马维嘉, 吴琪, 陈国兴, . 不同循环应力路径下饱和珊瑚砂超静孔压增长的改进应力模型[J]. 岩土力学, 2023, 44(6): 1729-1738. |
[5] | 张季如, 郑颜军, 彭伟珂, 王磊, 陈敬鑫. 填土应力路径下珊瑚砂幂律应力-应变模型的适用性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5): 1309-1318. |
[6] | 骆赵刚, 丁选明, 欧强, 蒋春勇, 方华强, . 土工格栅加筋珊瑚砂的强度及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4): 1053-1064. |
[7] | 郅彬, 王小婵, 刘恩龙, . 颗粒形状对粒状材料破碎演化规律及强度准则影响[J]. 岩土力学, 2023, 44(3): 649-662. |
[8] | 彭赟, 胡明鉴, 阿颖, 王雪晴, . 珊瑚砂热物理参数测试与预测模型对比分析[J]. 岩土力学, 2023, 44(3): 884-895. |
[9] | 马登辉, 韩迅, 关云飞, 唐译, . 珊瑚颗粒孔隙结构及渗流特性分析[J]. 岩土力学, 2022, 43(S2): 223-230. |
[10] | 苏宇宸, 王媛, 唐辉明, 仲恒, 李欣, 刘超福, 吕亚茹, . 落石连续冲击下废弃混凝土垫层 宏细观缓冲机制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10): 2698-2706. |
[11] | 刘抗, 陈国兴, 吴琪, 马维嘉, 秦悠, . 循环加载方向对饱和珊瑚砂液化特性的影响[J]. 岩土力学, 2021, 42(7): 1951-1960. |
[12] | 沈扬, 冯照雁, 邓珏, 陈锴嘉, 许俊红, . 南海珊瑚砂地基承载力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5): 1281-1290. |
[13] | 吕亚茹, 王冲, 黄厚旭, 左殿军, . 珊瑚砂细观颗粒结构及破碎特性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2): 352-360. |
[14] | 孙壮壮, 马刚, 周伟, 王一涵, 陈远, 肖海斌. 颗粒形状对堆石颗粒破碎强度尺寸效应的影响[J]. 岩土力学, 2021, 42(2): 430-438. |
[15] | 邓玮婷, 丁选明, 彭宇, . 珊瑚砂地基中膨胀混凝土桩竖向受压承载性能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8): 2814-28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