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 Vol. 37 ›› Issue (S1): 521-529.doi: 10.16285/j.rsm.2016.S1.068
申艳军,杨更社,荣腾龙,刘 慧
SHEN Yan-jun,YANG Geng-she,RONG Teng-long,LIU Hui
摘要: 寒区含表面裂隙硬岩与大气连通,易受外界低温环境引起裂隙内部水分凝结,造成裂隙带附近形成温度场突变,进而随水冰相变产生冻胀力,二者随着冻结活动处于动态演化之中,涉及到温度场、渗流场及应力场等多场问题。目前的研究大多依据数值模拟结果,描述裂隙岩体温度场、应力场分布特征及规律,考虑从基础理论解析计算角度,探究低温环境下裂隙岩体温度场、冻胀力演化规律鲜有报道。针对含表面裂隙硬岩在低温环境下发生的冻结现象,从传热学理论、相变理论、弹塑性力学及断裂力学理论等多角度出发,探讨随着冻结深入含表面裂隙硬岩内部温度场及冻胀荷载演化过程,提出对应解析表达式,引入多场耦合数值程序Comsol-Multiphysics进行数值模拟验证,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温度场及冻胀荷载演化解析表达式与数值模拟结果具有较好吻合度,可满足对含表面裂隙半无限板模型温度场、应力场演化过程分析,对于裂隙岩体在低温环境下温度场、应力场演化及热-力耦合分析具有较好借鉴价值。
中图分类号:
TU 452
[1] | 张科, 李娜, 陈宇龙, 刘文连, . 裂隙砂岩变形破裂过程中应变场及红外辐射 温度场演化特征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S1): 95-105. |
[2] | 周祥运, 孙德安, 罗汀. 核废料处置库近场温度半解析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S1): 246-254. |
[3] | 宋勇军, 杨慧敏, 张磊涛, 任建喜. 冻结红砂岩单轴损伤破坏CT实时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S1): 152-160. |
[4] | 刘伟俊, 张晋勋, 单仁亮, 杨昊, 梁辰, . 渗流作用下北京砂卵石地层多排管局部 水平冻结体温度场试验[J]. 岩土力学, 2019, 40(9): 3425-3434. |
[5] | 严健, 何川, 晏启祥, 许金华. 雀儿山隧道冰碛地层冻胀力原位测试及计算分析[J]. 岩土力学, 2019, 40(9): 3593-3602. |
[6] | 张沛然,黄雪峰,杨校辉,刘自龙,朱中华,. 盐渍土水-热场耦合效应与盐胀变形试验[J]. , 2018, 39(5): 1619-1624. |
[7] | 张玉伟,谢永利,李又云,赖金星,. 基于温度场时空分布特征的寒区隧道冻胀模型[J]. , 2018, 39(5): 1625-1632. |
[8] | 田亚护,胡康琼,邰博文,沈宇鹏,王腾飞,. 不同因素对排水沟渠水平冻胀力的影响[J]. , 2018, 39(2): 553-560. |
[9] | 黄诗冰,刘泉声,程爱平,刘艳章,. 低温岩体裂隙冻胀力与冻胀扩展试验初探[J]. , 2018, 39(1): 78-84. |
[10] | 任建喜,孙杰龙,张 琨,王 江,王东星. 富水砂层斜井冻结壁力学特性及温度场研究[J]. , 2017, 38(5): 1405-1412. |
[11] | 石荣剑,岳丰田,张 勇,陆 路, . 盾构地中对接冻结加固模型试验(Ⅰ) ——冻结过程中地层冻结温度场的分布特征[J]. , 2017, 38(2): 368-376. |
[12] | 舒 才,王宏图,施 峰,胡国忠,. 基于两能态吸附热理论的煤层瓦斯流动热-流-固多场耦合模型[J]. , 2017, 38(11): 3197-3204. |
[13] | 刘泉声 ,黄诗冰 ,康永水 ,刘建平,. 裂隙冻胀压力及对岩体造成的劣化机制初步研究[J]. , 2016, 37(6): 1530-1541. |
[14] | 田宝柱 ,刘善军 ,张艳博 ,梁 鹏 ,刘祥鑫 , . 花岗岩巷道岩爆过程红外辐射时空演化特征室内模拟试验研究[J]. , 2016, 37(3): 711-718. |
[15] | 何 菲,王 旭,蒋代军,梁庆国,任明洋. 桩基冻胀力的三维黏弹性问题研究[J]. , 2015, 36(9): 2510-25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