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18, Vol. 39 ›› Issue (S2): 389-397.doi: 10.16285/j.rsm.2018.1553
王桂林1, 2,梁再勇1,张 亮1,孙 帆1
WANG Gui-lin1, 2, LIANG Zai-yong1, ZHANG Liang1, SUN Fan1
摘要: 裂隙对岩体的力学性能影响显著。基于室内完整砂岩试样单轴压缩试验结果,利用颗粒流模拟研究砂岩含Z型裂隙时的强度和变形特征,分析倾角?(上下两平行裂隙倾角)和?(中间连接裂隙倾角)对Z型裂隙试样强度、变形及裂纹扩展的影响,并分析Z型裂隙砂岩破裂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完整试样,Z型裂隙试样线弹性阶段明显缩短,变形过程中多次出现应力跌落现象;Z型裂隙对岩体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具有明显的劣化作用,且峰值强度的劣化大于弹性模量的劣化;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着?、??的增加呈现出增长趋势,??对试样力学参数的劣化影响大于?;初始裂纹主要出现在裂隙尖端或附近,起裂应力水平在0.6~0.7之间为主;破坏模式分为张拉破坏、剪切破坏、拉剪复合破坏三类,且主要破坏模式为拉剪复合破坏;应力-应变曲线上应力突变点对应微裂纹数目累计曲线陡增点。
中图分类号:
[1] | 潘锐, 程桦, 王雷, 王凤云, 蔡毅, 曹广勇, 张朋, 张皓杰, . 巷道浅层破碎围岩锚注加固承载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6): 1887-1898. |
[2] | 艾迪昊, 李成武, 赵越超, 李光耀, . 煤体静载破坏微震、电磁辐射及裂纹扩展特征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6): 2043-2051. |
[3] | 张国凯, 李海波, 王明洋, 李晓锋, . 基于声学测试和摄像技术的单裂隙岩石 裂纹扩展特征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S1): 63-72. |
[4] | 张传庆, 刘振江, 张春生, 周辉, 高阳, 侯靖, . 隐晶质玄武岩破裂演化及破坏特征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7): 2487-2496. |
[5] | 王海军, 郁舒阳, 任然, 汤雷, 李欣昀, 贾宇, . 基于3D-ILC含内裂纹孔口脆性固体断裂特性试验[J]. 岩土力学, 2019, 40(6): 2200-2212. |
[6] | 杨石扣, 张继勋, 任旭华, . 基于改进数值流形法的接触裂纹问题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5): 2016-2021. |
[7] | 张 波, 李 垚, 杨学英, 朱飘扬, 朱春帝, 刘子豪, 刘文杰, 罗志恒, . 一种用于水压致裂试验的水压供给装置研制及应用[J]. 岩土力学, 2019, 40(5): 2022-2028. |
[8] | 周 辉, 程广坦, 朱 勇, 陈 珺, 卢景景, 崔国建, 杨聘卿, . 大理岩规则齿形结构面剪切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3): 852-860. |
[9] | 任克彬, 王 博, 李新明, 尹 松, . 毛细水干湿循环作用下土遗址的强度特性 与孔隙分布特征[J]. 岩土力学, 2019, 40(3): 962-970. |
[10] | 丛 怡, 丛 宇, 张黎明, 贾乐鑫, 王在泉, . 大理岩加、卸荷破坏过程的三维颗粒流模拟[J]. 岩土力学, 2019, 40(3): 1179-1186. |
[11] | 刘方成, 吴孟桃, 杨 峻, . 土工格栅加筋橡胶砂强度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2): 580-591. |
[12] | 李铮, 郭德平, 周小平, 王允腾, . 模拟岩石中裂纹扩展连接的近场动力学方法[J]. 岩土力学, 2019, 40(12): 4711-4721. |
[13] | 张珂, 王海军, 任然, 汤雷, 郁舒阳, 刘鑫娜, 顾浩, . 基于3D-ILC球体45º三维双内裂纹复合断裂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12): 4731-4739. |
[14] | 吴顺川, 张敏, 张诗淮, 姜日华, . 修正Hoek-Brown准则的等效Mohr-Coulomb 强度参数确定方法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11): 4165-4177. |
[15] | 马鹏飞, 李树忱, 周慧颖, 赵世森. 岩石材料裂纹扩展的改进近场动力学方法模拟[J]. 岩土力学, 2019, 40(10): 4111-41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