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0, Vol. 41 ›› Issue (1): 278-284.doi: 10.16285/j.rsm.2018.2159
孙来宾1,肖世国1, 2
SUN Lai-bin1, XIAO Shi-guo1, 2
摘要: 为确定在抗滑桩受荷段前侧有限范围土体条件下地基抗力系数的取值方法,基于抗滑桩计算的侧向受荷弹性地基梁法,并结合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考虑全桩内力与变形连续性,且以受荷段前侧土体无限情况下的地基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值为基准,分析推导出抗滑桩受荷段前侧有限范围土体条件下该比例系数的取值方法,得到了地基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与受荷段前侧土体坡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数值模拟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针对不同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和抗滑桩参数条件下的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地基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随受荷段前侧土体坡度增加呈非线性减小,抗滑桩嵌固段深度、截面尺寸、受荷段前侧土体黏聚力、内摩擦角和重度对桩前土体的该比例系数均有影响,但土体重度影响并不明显,而其他因素影响则呈较显著的正相关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
[1] | 刘克奇, 丁万涛, 陈瑞, 侯铭垒, . 盾构掌子面三维破坏模型构建与极限支护力计算[J]. 岩土力学, 2020, 41(7): 2293-2303. |
[2] | 赵明华, 彭文哲, 杨超炜, 肖尧, 刘亚楠. 斜坡地基刚性桩水平承载力上限分析[J]. 岩土力学, 2020, 41(3): 727-735. |
[3] | 刘顺青, 黄献文, 周爱兆, 蔡国军, 姜朋明, . 基于随机块石模型的土石混合边坡稳定性 分析方法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S1): 350-358. |
[4] | 陈冲, 王卫, 吕华永, . 基于复合抗滑桩模型加固边坡稳定性分析[J]. 岩土力学, 2019, 40(8): 3207-3217. |
[5] | 袁维, 刘尚各, 聂庆科, 王伟, . 基于冲切破坏模式的嵌岩桩桩端溶洞顶板 临界厚度确定方法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7): 2789-2798. |
[6] | 陈峥, 何平, 颜杜民, 高红杰, 聂奥祥, . 超前支护下隧道掌子面稳定性极限上限分析[J]. 岩土力学, 2019, 40(6): 2154-2162. |
[7] | 魏少伟, 隋颜阳, 杨建民, . 圆形与矩形截面抗滑桩抗滑性能的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3): 951-961. |
[8] | 冯凌云, 朱斌, 代加林, 孔德琼, . 深海管道水平向管−土相互作用 大变形连续极限分析[J]. 岩土力学, 2019, 40(12): 4907-4915. |
[9] | 张玲, 陈金海, 赵明华. 考虑土拱效应的悬臂式抗滑桩最大桩间距确定[J]. 岩土力学, 2019, 40(11): 4497-4505. |
[10] | 雷 达, 蒋关鲁, 孙圣杰, 戚志慧, 李安洪, . 基于振动台试验的抗滑桩加固斜坡桥基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1): 127-134. |
[11] | 马显春, 罗 刚, 邓建辉, 上官力, . 陡倾滑面堆积层滑坡抗滑桩锚固深度研究[J]. 岩土力学, 2018, 39(S2): 157-168. |
[12] | 郭红仙, 周 鼎. 软土中基坑土钉支护稳定性问题探讨[J]. 岩土力学, 2018, 39(S2): 398-404. |
[13] | 徐 鹏,蒋关鲁,邱俊杰,林展展,王智猛,. 基于二楔块法的加筋土挡墙屈服加速度及破坏模式极限分析[J]. , 2018, 39(8): 2765-2770. |
[14] | 尹君凡,雷 勇,陈秋南,刘一新,邓加政,. 偏心荷载下溶洞顶板冲切破坏上限分析[J]. , 2018, 39(8): 2837-2843. |
[15] | 严敏嘉,夏元友,刘婷婷. 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锚索加固顺层岩坡极限分析[J]. , 2018, 39(7): 2691-269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