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2, Vol. 43 ›› Issue (S1): 479-489.doi: 10.16285/j.rsm.2020.1479
戴天毅1,肖世国2
DAI Tian-yi1, XIAO Shi-guo2
摘要: 为合理计算路堤荷载作用下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考虑路基填土中的土拱效应以及路堤−地基加固区竖向荷载传递的耦合特征,基于填土中内、外土柱界面摩阻力系数随深度线性发挥模式以及复合地基中桩土相对位移模式与桩侧摩阻力系数分布模式,采用微元体静力平衡原理,并考虑路堤−加固区−下卧层之间的应力连续与变形协调条件,推导出了路堤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桩土沉降差、加固区沉降量的计算公式,定量反映了路基填高、填土及软土地基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桩长、桩径、桩间距等多个主要因素。实例分析表明,加固区沉降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一般不超过15%;桩长对加固区沉降呈非线性影响;面积置换率、地基土内摩擦角与黏聚力对加固区沉降均具有线性的负相关影响特征,且沉降量受内摩擦角影响比黏聚力更敏感。
中图分类号:
[1] | 徐方, 张期树, 冷伍明, 邓志龙, 董俊利, 刘思慧, . 基于附加应力扩散效应的新型预应力路堤 稳定性分析[J]. 岩土力学, 2022, 43(S1): 431-442. |
[2] | 黎春林. 盾构开挖面三维曲面体破坏模型 及支护力计算方法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8): 2092-2102. |
[3] | 邓友生, 李令涛, 彭程谱, 李龙, 刘俊聪, 付云博. 静动荷载下桩网结构路基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8): 2149-2156. |
[4] | 卢萌盟, 单洁, 李红军, 李传勋, . 基于环形等效的异形截面复合桩复合地基 固结理论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6): 1513-1522. |
[5] | 杨涛, 吉映竹, . 变荷载下长排水体-短不排水桩 复合地基固结解析解[J]. 岩土力学, 2022, 43(5): 1187-1196. |
[6] | 周杨, 陈永辉, 孔纲强, 陈龙, 陈庚. 路堤荷载下浅层就地固化联合管桩复合地基 桩−土应力比及沉降计算[J]. 岩土力学, 2022, 43(3): 688-696. |
[7] | 张恒志, 徐长节, 何寨兵, 黄展军, 何小辉, . 基于离散元方法的不同挡墙变位模式下有 限土体主动土压力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1): 257-267. |
[8] | 牛婷婷, 孙广超, . 高速铁路X形桩桩网复合地基动态响应分析[J]. 岩土力学, 2021, 42(5): 1266-1280. |
[9] | 朱晟, 张远, 加力别克·阿哈力别克, 喻建清, 何兆升, . 基于增量分析的堆石坝瞬变-流变参数联合反演[J]. 岩土力学, 2021, 42(5): 1453-1461. |
[10] | 王家辉, 饶锡保, 江洎洧, 姚劲松, 熊诗湖, 卢一为, 李浩民, .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抗剪机制的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4): 1095-1103. |
[11] | 崔蓬勃, 朱永全, 刘勇, 朱正国, 潘英东, . 非饱和砂土隧道土拱效应模型试验 及颗粒流数值模拟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12): 3451-3466. |
[12] | 张玲, 欧强, 赵明华, 丁选明, 刘健飞, . 移动荷载下土工加筋路堤动力响应特性数值分析[J]. 岩土力学, 2021, 42(10): 2865-2874. |
[13] | 鲍宁, 魏静, 陈建峰. 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三维离散元分析[J]. 岩土力学, 2020, 41(S1): 347-354. |
[14] | 陈盛原, 叶华洋, 张伟锋, 韦未, . 路堤荷载作用下柔性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分析[J]. 岩土力学, 2020, 41(9): 3077-3086. |
[15] | 庄妍, 李劭邦, 崔晓艳, 董晓强, 王康宇, . 高铁荷载下桩承式路基动力响应及土拱效应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9): 3119-31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