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19, Vol. 40 ›› Issue (4): 1491-1497.doi: 10.16285/j.rsm.2017.2424
雷文杰1, 2,李金雨2,云美厚3
LEI Wen-jie1, 2, LI Jin-yu2, YUN Mei-hou3
摘要: 为分析采动地震波煤岩响应及其波场特性,构建顶板岩层和煤层2种传播介质接收采动地震波的多通道微震监测系统,研究2种介质采动地震波的传播和衰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顶板岩层接收到采动地震波的平均波速、加速度均高于煤层,2种介质中的地震波加速度均与爆破装药量成正相关,与传播距离、介质密度负相关。采动微地震波能量、信号时长随传播距离分别呈指数、线性衰减,近爆心处煤层传播微地震波能量、信号时长均高于顶板,超过一定距离后顶板高于煤层;采动微地震波传播距离有限,顶板的有效传播距离高于煤层,地震波有效传播距离与爆破装药量线性正相关。采动地震波低频部分的品质因子高于高频部分,顶板岩层的品质因子高于煤层。研究成果有助于地震波传播介质选取、检波器布设优化。
中图分类号:
[1] | 陈炳瑞, 冯夏庭, 符启卿, 王搏, 朱新豪, 李涛, 陆菜平, 夏欢, . 综合集成高精度智能微震监测技术 及其在深部岩石工程中的应用[J]. 岩土力学, 2020, 41(7): 2422-2431. |
[2] | 毛浩宇, 徐奴文, 李彪, 樊义林, 吴家耀, 孟国涛, . 基于离散元模拟和微震监测的白鹤滩水电站左岸地下厂房稳定性分析[J]. 岩土力学, 2020, 41(7): 2470-2484. |
[3] | 艾迪昊, 李成武, 赵越超, 李光耀, . 煤体静载破坏微震、电磁辐射及裂纹扩展特征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6): 2043-2051. |
[4] | 柳鸿博, 周凤玺, 岳国栋, 郝磊超. 非饱和土中热弹性波的传播特性分析[J]. 岩土力学, 2020, 41(5): 1613-1624. |
[5] | 陈炳瑞, 吴昊, 池秀文, 刘辉, 伍梦蝶, 晏俊伟, . 基于STA/LTA岩石破裂微震信号实时识 别算法及工程应用[J]. 岩土力学, 2019, 40(9): 3689-3696. |
[6] | 蒋若辰, 徐奴文, 戴峰, 周家文. 基于快速行进迎风线性插值的微震定位算法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9): 3697-3708. |
[7] | 李桐, 冯夏庭, 王睿, 肖亚勋, 王勇, 丰光亮, 姚志宾, 牛文静, . 深埋隧道岩爆位置偏转及其微震活动特征[J]. 岩土力学, 2019, 40(7): 2847-2854. |
[8] | 郭 超, 高永涛, 吴顺川, 成子桥, 张诗淮, 韩龙强, . 基于三维快速扫描算法与到时差数据库技术的层状介质震源定位方法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3): 1229-1238. |
[9] | 李成武, 付 帅, 解北京, 李光耀, 宛天宇. 煤体静载破坏中低频磁场变化特征及产生机制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2): 481-488. |
[10] | 王剑锋, 李天斌, 马春驰, 张航, 韩瑀萱, 周雄华, 姜宇鹏, . 基于引力搜索法的隧道围岩微震定位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11): 4421-4428. |
[11] | 蒋 雄, 徐奴文, 周 钟, 侯东奇, 李 昂, 张 敏, . 两河口水电站母线洞开挖过程围岩破坏机制[J]. 岩土力学, 2019, 40(1): 305-314. |
[12] | 赵金帅,冯夏庭,王鹏飞,江 权,陈炳瑞,周扬一,裴书锋, . 爆破开挖诱发的地下交叉洞室微震特性及破裂机制分析[J]. , 2018, 39(7): 2563-2573. |
[13] | 杨 莹,徐奴文,李 韬,戴 峰,樊义林,徐 剑,李 彪,. 基于RFPA3D和微震监测的白鹤滩水电站左岸边坡稳定性分析[J]. , 2018, 39(6): 2193-2202. |
[14] | 马春驰,李天斌,张 航,王剑锋, . 基于EMS微震参数的岩爆预警方法及探讨[J]. , 2018, 39(2): 765-774. |
[15] | 胡中华,徐奴文,戴 峰,顾功开,李 昂,杨 莹,. 乌东德水电站地下厂房层状岩体稳定性及变形机制[J]. , 2018, 39(10): 3794-38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