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2, Vol. 43 ›› Issue (7): 1749-1760.doi: 10.16285/j.rsm.2021.1758
• 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 • 下一篇
汤连生1, 2, 3,王昊1, 2, 3,孙银磊1, 2, 3,刘其鑫1, 2, 3
TANG Lian-sheng1, 2, 3, WANG Hao1, 2, 3, SUN Yin-lei1, 2, 3, LIU Qi-xin1, 2, 3
摘要: 利用自制的土体直拉强度测试仪,研究了重塑花岗岩残积土在不同含水率下、增湿过程和干燥过程中抗拉强度的变化规律,并从胶结力和湿吸力的角度讨论了抗拉强度变化规律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含水率条件下抗拉强度随含水率增加呈现先增后减,峰值两侧呈较好的指数规律;增湿过程中抗拉强度随含水率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峰值两侧为一次函数规律;干燥过程中抗拉强度随含水率降低出现指数增加阶段、平稳阶段和小幅降低阶段3个阶段,其抗拉强度峰值为不同含水率条件下抗拉强度的4倍。花岗岩残积土在不同含水率和增湿过程中的抗拉强度的变化主要受湿吸力控制,而干燥过程中抗拉强度变化的同时受湿吸力和胶结力的控制,且胶结力对抗拉强度的贡献超过70%。土体的干燥开裂过程对应干燥过程中抗拉强度变化的几个阶段,干燥时湿吸力是土体内部拉应力的来源,这说明湿吸力既是抗拉强度的贡献者,同时也是抗拉强度的破坏者。该研究结果从另一种角度解释了土体抗拉强度的形成来源及其变化的主控因素。
中图分类号:
[1] | 朱旻, 陈湘生, 张国涛, 庞小朝, 苏栋, 刘继强, . 花岗岩残积土硬化土模型参数反演及工程应用[J]. 岩土力学, 2022, 43(4): 1061-1072. |
[2] | 姜彤, 翟天雅, 张俊然, 赵金玓, 王俪锦, 宋陈雨, 潘旭威. 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黄土径向劈裂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8): 2120-2126. |
[3] | 刘越, 陈东霞, 王晖, 于佳静, . 干湿循环下考虑裂隙发育的残积土边坡响应分析[J]. 岩土力学, 2021, 42(7): 1933-1943. |
[4] | 汪华斌, 周宇, 余刚, 周博, 张爱军, . 结构性花岗岩残积土三轴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4): 991-1002. |
[5] | 王港, 张先伟, 刘新宇, 徐倚晴, 芦剑锋, . 厦门花岗岩残积土的压缩变形特性及其微观机制[J]. 岩土力学, 2021, 42(12): 3291-3300. |
[6] | 张志韬, 陈生水, 吉恩跃, 傅中志, . 聚丙烯纤维加筋砾质黏土的拉伸断裂特性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10): 2713-2721. |
[7] | 李二强, 张洪昌, 张龙飞, 朱天宇, 路景淦, 冯吉利, . 不同层理倾角炭质板岩巴西劈裂 试验及数值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9): 2869-2879. |
[8] | 刘新宇, 张先伟, 岳好真, 孔令伟, 徐超, . 花岗岩残积土动态冲击性能的SHPB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6): 2001-2008. |
[9] | 张茂础, 盛谦, 崔臻, 马亚丽娜, 周光新. 岩石材料抗拉强度与劈裂节理面形貌的 加载速率效应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4): 1169-1178. |
[10] | 刘杰, 李运舟, 杨渝南, 李洪亚, 孙涛, 李政, . 自膨胀锚杆锚固体膨胀剂极限掺量确定方法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10): 3266-3278. |
[11] | 蔡雨, 徐林荣, 周德泉, 邓超, 冯晨曦, . 自平衡与传统静载试桩法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8): 3011-3018. |
[12] | 吴顺川, 马 骏, 程 业, 成子桥, 李建宇, . 平台巴西圆盘研究综述及三维启裂点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4): 1239-1247. |
[13] | 吉恩跃, 陈生水, 傅中志, . 掺砾心墙料拉裂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12): 4777-4782. |
[14] | 郭林坪,孔令伟,徐 超,杨爱武,. 厦门花岗岩残积土物理力学指标关联性定量表征初探[J]. , 2018, 39(S1): 175-180. |
[15] | 高桂云,王成虎,王春权,. 双圆环直接拉伸试验试样最优尺寸范围研究[J]. , 2018, 39(S1): 191-2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