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2, Vol. 43 ›› Issue (S2): 588-597.doi: 10.16285/j.rsm.2021.1778
徐浩淳1, 2, 3,金爱兵1, 2,赵怡晴1, 2,陈哲1, 2, 3
XU Hao-chun1, 2, 3, JIN Ai-bing1, 2, ZHAO Yi-qing1, 2, CHEN Zhe1, 2, 3
摘要:
基于颗粒流程序(particle flow code,PFC),对不同接触角(2a = 6º~30º)条件下25~1 000 ℃砂岩进行巴西劈裂模拟试验,研究其应力分布和破裂模式,并将巴西劈裂与直接拉伸进行对比。研究表明:(1)巴西劈裂中,面接触加载可以降低端部效应,加载过程中首先在圆盘中部产生拉裂纹,随着荷载的升高,拉裂纹汇集、扩展、贯通。(2)平板点接触巴西劈裂测得的抗拉强度小于直接拉伸强度,其抗拉强度计算公式的修正系数k随温度T的升高线性减小,满足k = −3.303×10−4T+1.468。随着接触角的增大,不同温度处理后巴西圆盘的抗拉强度均呈现出增大的趋势。(3)在2a≥18º时,巴西圆盘可以保证中心起裂;2a = 18º~24º时,圆盘在不同温度下破裂模式稳定;在接触角过大(2a = 30º)时,圆盘在较低温度(≤600 ℃)下会形成倾斜裂纹。(4)结合修正系数和破裂模式分析,推荐接触角为18º~24º时,修正系数在0.802 6~ 0.856 0之间,可以保证所有温度试样中心起裂且破裂模式稳定。
中图分类号:
[1] | 贾宝新, 陈国栋, 刘丰溥, . 高温下岩石损伤本构模型及其验证[J]. 岩土力学, 2022, 43(S2): 63-73. |
[2] | 汪洋, 陈文化. 基于裂隙形状函数的自然环境高温下花岗岩 裂隙尖部非线性温度场[J]. 岩土力学, 2022, 43(S1): 267-274. |
[3] | 杨恩光, 杨立云, 胡桓宁, 汪自扬, 张飞. 单轴压缩荷载下闭合裂纹扩展的试验和数值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S1): 613-622. |
[4] | 杨科, 张寨男, 池小楼, 吕鑫, 魏祯, 刘文杰, . 循环载荷下含水砂岩裂纹演化与损伤特征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7): 1791-1802. |
[5] | 张黎明, 王在泉, 赵天阳, 丛宇, . 孔隙水压力作用下砂岩裂纹扩展行为的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4): 901-908. |
[6] | 薛卉, 舒彪, 陈君洁, 路伟, 胡永鹏, 王益民, 曾凡, 黄若宸, . 高温高压下超临界二氧化碳作用对花岗岩 力学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2): 377-384. |
[7] | 姜德义, 郭朋煜, 范金洋, 陈波, 陈结, . 升温速率对高温作用后砂岩的宏细观性质影响[J]. 岩土力学, 2022, 43(10): 2675-2688. |
[8] | 任义, 高永涛, 吴顺川, 李栋栋, 甘一雄, . 花岗岩巴西劈裂试验的矩张量反演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1): 235-245. |
[9] | 蒋浩鹏, 姜谙男, 杨秀荣. 基于Weibull分布的高温岩石统计损伤 本构模型及其验证[J]. 岩土力学, 2021, 42(7): 1894-1902. |
[10] | 贾蓬, 杨其要, 刘冬桥, 王述红, 赵永, . 高温花岗岩水冷却后物理力学特性及微观破裂特征[J]. 岩土力学, 2021, 42(6): 1568-1578. |
[11] | 张闯, 任松, 张平, 隆能增, . 水、孔洞及层理耦合作用下的千枚岩 巴西劈裂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6): 1612-1624. |
[12] | 武东阳, 蔚立元, 苏海健, 吴疆宇, 刘日成, 周键. 单轴压缩下加锚裂隙类岩石试块裂纹扩展试验 及PFC3D模拟[J]. 岩土力学, 2021, 42(6): 1681-1692. |
[13] | 平琦, 苏海鹏, 马冬冬, 张号, 张传亮, . 不同高温作用后石灰岩物理与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4): 932-942. |
[14] | 余莉, 彭海旺, 李国伟, 张钰, 韩子豪, 祝瀚政. 花岗岩高温−水冷循环作用下的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4): 1025-1035. |
[15] | 叶智刚, 王路君, 朱斌, 黄家晟, 徐文杰, 陈云敏, . 考虑热渗效应的高温管道−饱和地基相互作用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3): 691-6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