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3, Vol. 44 ›› Issue (9): 2707-2716.doi: 10.16285/j.rsm.2022.1583
乔亚飞1, 2,闫凯1, 3,赵腾腾4,丁文其1, 2
QIAO Ya-fei1, 2, YAN Kai1, 3, ZHAO Teng-teng4, DING Wen-qi1, 2
摘要: 依托上海某超深圆形竖井工程,收集了施工期坑底土体隆起的实测数据,总结了坑底土体隆起的竖向分布模式、演变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建立并验证了轴对称数值模型,探讨了开挖卸荷、降水、地下连续墙和土体力学特性对坑底土体隆起的影响规律,探明了坑底土体的隆起机制。土体隆起是开挖卸荷、降水和地下连续墙约束作用下土体力学响应的综合结果,其中开挖卸荷和墙体挤压会引起隆起,降水和墙体的负摩阻力会抑制隆起。开挖卸荷存在主要影响深度,卸荷回弹主导了该深度范围内土体的隆起,而土体剪切变形则控制了该深度范围外的土体隆起。土体流变以及负孔隙水压的消散共同导致了土体隆起的时间依赖性。软土地区小直径超深竖井的坑底隆起沿深度方向减小近似线性,最大值位于开挖面中心处;土体隆起随开挖先缓慢增加后近似线性快速增大,而在非开挖阶段,土体隆起随时间有缓慢增大趋势。
中图分类号:
[1] | 曾召田, 张瀚彬, 邵捷昇, 车东泽, 吕海波, 梁珍, . MX-80膨润土高温老化时间效应的细微观分析[J]. 岩土力学, 2023, 44(增刊): 145-153. |
[2] | 龙开荃, 方祥位, 申春妮, 张熙晨, 王明明, . 复合型早强土壤固化剂固化淤泥强度特性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增刊): 309-318. |
[3] | 彭阳, 高永涛, 王文林, 甫尔卡特, 温建敏, 周喻, . 单侧限压缩煤岩组合体的破裂机制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增刊): 387-398. |
[4] | 杨凯丞, 吴曙光, 廖海成, 张辉, . 双锚杆受力机制分析及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增刊): 495-503. |
[5] | 黄生根, 张义, 霍昊, 陈常青. 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工程格构柱变形规律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增刊): 533-538. |
[6] | 王凯, 付强, 徐超, 艾子博, 李丹, 王磊, 舒龙勇, . 原生煤岩组合体界面力学效应数值模拟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增刊): 623-633. |
[7] | 孙闯, 兰思琦, 陶琦, 关喜彬, 韩希平, . 深埋隧道软弱围岩拱顶三维渐进性塌落机制上限分析[J]. 岩土力学, 2023, 44(9): 2471-2484. |
[8] | 曾召田, 崔哲旗, 孙德安, 姚志, 潘斌, . 南宁膨胀土持水性能的温度效应及微观机制[J]. 岩土力学, 2023, 44(8): 2177-2185. |
[9] | 李文炜, 占鑫杰, 王保田, 朱群峰, 许小龙, 左晋宇, 王家辉, . 冲击碾压加固松散堰塞坝料的细观机制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8): 2297-2307. |
[10] | 卢钦武, 关振长, 林林, 吴淑婧, 宋德杰. 基于静力推覆试验的山岭隧道衬砌-地层相互作用机制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8): 2318-2326. |
[11] | 张坤勇, 张梦, 孙斌, 李福东, 简永洲, . 考虑时空效应的软土狭长型深基坑地连墙变形计算方法[J]. 岩土力学, 2023, 44(8): 2389-2399. |
[12] | 熊超, 黄中伟, 王立超, 史怀忠, 赫文豪, 陈振良, 李根生, . 锥形聚晶金刚石复合片齿破岩特征与机制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8): 2432-2444. |
[13] | 于洋, 王泽华, 唐才萱. 单轴压缩下酸腐蚀花岗岩能量演化与分形特征[J]. 岩土力学, 2023, 44(7): 1971-1982. |
[14] | 张院生, 雷云超, 强小俊, 吴东东, 王东坡, 王计华, . 多排微型桩框架结构加固边坡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7): 1983-1994. |
[15] | 尹鑫晟, 舒营, 梁禄钜, 张世民, . 考虑渗流的饱和粉土地层盾构开挖面稳定分析[J]. 岩土力学, 2023, 44(7): 2005-20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