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3, Vol. 44 ›› Issue (3): 799-809.doi: 10.16285/j.rsm.2022.0471
马书文1, 2,卢谅1, 3, 4,王宗建5,王经天1, 3,李蓝星1, 3
MA Shu-wen1, 2, LU Liang1, 3, 4, WANG Zong-jian5, WANG Jing-tian1, 3, LI Lan-xing1, 3
摘要: 针对偏远山区素填土公路在落石冲击下易产生大面积凹陷破坏的问题,提出运用预应力加筋土路堤解决的方法。为了探究预应力加筋土路堤在落石冲击下的变形性能、力学响应规律和荷载传递机制,设计并实施了落石冲击作用下预应力加筋土路堤和素填土路堤对比模型试验。试验发现:预应力加筋土路堤中形成的凹坑尺寸明显小于素填土路堤,体现了预应力加筋土路堤良好的抗冲击变形性能;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路堤刚度逐渐增加,导致路堤内部冲击附加应力时程曲线逐渐由“抛物线型单峰”转变为“双峰”分布,且预应力加筋土路堤工况中“双峰”的出现早于素填土路堤;落石在预应力加筋土路堤中的冲击力持续作用时间小于其在素填土路堤中的持续作用时间,且分布更趋均匀,更有利于冲击荷载的扩散;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预应力加筋土路堤内部冲击力传递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与筋材变形规律一致。结合Levenberg-Marquardt优化算法得到了关于凹坑尺寸和冲击次数的预测方法,可为预应力加筋土路堤在崩塌灾害多发地区的工程应用提供借鉴,为工程预警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
[1] | 冉龙洲, 袁松, 王希宝, 王峥峥, 张生, . 明棚洞落石冲击荷载计算方法研究[J]. 岩土力学, 2023, 44(6): 1748-1760. |
[2] | 崔瑜瑜, 吴立鹏, 沈兴华, 王兴召, 秦亚琼, 刘杰, 卢正, 吴磊, . 粉质黏土基坑卸荷隆起变形的简化计算方法[J]. 岩土力学, 2023, 44(5): 1425-1434. |
[3] | 徐方, 张期树, 冷伍明, 邓志龙, 董俊利, 刘思慧, . 基于附加应力扩散效应的新型预应力路堤 稳定性分析[J]. 岩土力学, 2022, 43(S1): 431-442. |
[4] | 冷伍明, 邓志龙, 徐方, 张期树, 董俊利, 刘思慧. 基于路基土蠕变效应的路基预应力损失模型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6): 1671-1682. |
[5] | 叶阳, 曾亚武, 杜欣, 孙翰卿, 陈曦, . 球形砾石碰撞损伤破碎三维离散元模拟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S1): 368-378. |
[6] | 童星, 袁静, 姜叶翔, 刘兴旺, 李瑛, . 基于Mindlin解的基坑分层卸荷附加应力计算 及回弹变形的多因素影响分析[J]. 岩土力学, 2020, 41(7): 2432-2440. |
[7] | 郎瑞卿, 杨爱武, 闫澍旺, . 修正等应变假定下刚性桩复合地基固结特性分析[J]. 岩土力学, 2020, 41(3): 813-822. |
[8] | 艾希, 冷伍明, 徐方, 张期树, 翟斌, . 新型预应力路基水平附加应力计算的图表法[J]. 岩土力学, 2020, 41(1): 253-266. |
[9] | 卢志国, 鞠文君, 赵毅鑫, 王浩, 郑建伟, 刘爱卿, . 采动诱发应力主轴偏转对断层稳定性影响分析[J]. 岩土力学, 2019, 40(11): 4459-4466. |
[10] | 冷伍明, 张期树, 徐方, 聂如松, 杨奇, 艾希, . 新型预应力路基坡面法向附加应力扩散规律分析[J]. 岩土力学, 2019, 40(10): 3987-4000. |
[11] | 周 勇,令永强,杨校辉, . 考虑附加应力作用的桩锚支护结构稳定性与位移关系研究[J]. , 2018, 39(8): 2913-2921. |
[12] | 何 团,毛德兵,黄志增,孙晓冬,张学亮, . 特厚煤层区段防水煤柱稳定性评价及保护技术研究[J]. , 2017, 38(4): 1148-1153. |
[13] | 王新泉 ,张 强 ,张世民 ,崔允亮 ,周星德,. 考虑异形效应Y形桩端阻力产生的附加应力研究[J]. , 2016, 37(5): 1268-1280. |
[14] | 许锡昌,陈善雄,姜领发. 斜坡地基附加应力分布规律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J]. , 2015, 36(S2): 267-273. |
[15] | 张 瑜 ,吴江斌 ,蔡永昌,. 考虑桩径和桩侧摩阻力分布的改进Geddes 桩基沉降分析方法[J]. , 2015, 36(S2): 406-4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