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3, Vol. 44 ›› Issue (6): 1683-1694.doi: 10.16285/j.rsm.2022.1082
许海亮1,谭安福1,宋义敏1,朱力2,安栋1,杜羽1,高晗钧1
XU Hai-liang1, TAN An-fu1, SONG Yi-min1, ZHU Li2, AN Dong1, DU Yu1, GAO Han-jun1
摘要: 通过三点弯曲试验,利用CCD相机作为观测手段,采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对一种细砂岩组成的层状复合岩石试件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层状复合岩石变形破坏全过程接触面力学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荷载的施加,上下层试件表面的水平应变场呈现竖向分布的拉压应变区交替出现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层间接触面附近尤为明显;(2)层间滑动位移整体呈波动状态分布,随着荷载的增加,层间滑动位移值逐步增大,最大滑移值为0.174 mm;(3)接触面水平应力值受层间接触条件影响呈波动变化状态,层间竖向应力曲线呈V形分布;(4)加载过程中层间摩擦系数不断变化,在滑动初期阶段,摩擦系数从3.5降低至0.2,在稳定滑动阶段,摩擦系数则保持为0.15;(5)上下层面变形能密度曲线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荷载峰值时刻,接触面变形能密度达到最大值4.2 J/m3。上述研究成果可为远程岩层界面DIC监测和岩层滑动研究取值提供有益的参考。
中图分类号:
[1] | 冯大阔, 张建民, . 应力幅值比对土-结构接触面非共轴特性影响研究[J]. 岩土力学, 2022, 43(11): 3047-3058. |
[2] | 卢浩, 冯夏庭, 杨成祥, 张希巍, . 不同预制裂缝方法及长度对岩石三点弯曲 试验的影响[J]. 岩土力学, 2021, 42(4): 1115-1125. |
[3] | 冯大阔, 张建民, . 法向应力对接触面循环单剪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1): 18-26. |
[4] | 徐衍, 周晓敏, 和晓楠, 吴涛, 张建岭, 李森. 矿山竖井井壁与围岩热−固耦合作用分析[J]. 岩土力学, 2020, 41(S1): 217-226. |
[5] | 樊科伟, 刘斯宏, 廖洁, 方斌昕, 王建磊, . 袋装石土工袋剪切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2): 477-484. |
[6] | 李文轩, 卞士海, 李国英, 吴俊杰, . 粗粒料接触面模型及其在土石坝工程中的应用[J]. 岩土力学, 2019, 40(6): 2379-2388. |
[7] | 李春红, 孔纲强, 张鑫蕊, 刘汉龙, 许晓亮, 许俊奎, . 温控桩-土接触面三轴试验系统研制与验证[J]. 岩土力学, 2019, 40(12): 4955-4962. |
[8] | 张 磊, 刘 慧, 王铁行. 固结与不固结条件下黄土-混凝土接触面剪切试验[J]. 岩土力学, 2018, 39(S2): 238-244. |
[9] | 陈 琛,冷伍明,杨 奇,金子豪,聂如松,邱 鋆,. 混凝土桩-泥皮-砂土接触面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 , 2018, 39(7): 2461-2472. |
[10] | 赵 坤,陈卫忠,赵武胜,杨典森,宋万鹏,李 灿,马少森, . 地下工程衬砌与减震层接触面力学特性直剪试验及数值仿真[J]. , 2018, 39(7): 2662-2670. |
[11] | 石泉彬,杨 平,于 可,汤国毅,. 冻土与结构接触面次峰值冻结强度试验研究[J]. , 2018, 39(6): 2025-2034. |
[12] | 冯大阔,张建民, . 法向刚度对土与结构接触面三维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 , 2018, 39(11): 3929-3936. |
[13] | 肖 杰,屈文俊,朱 鹏,田敬博,. 砂土与硫酸腐蚀混凝土接触面剪切试验研究[J]. , 2017, 38(9): 2613-2620. |
[14] | 王 博,刘志强,赵晓东,梁 智,肖浩汉, . 高压正融土与结构接触面剪切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 , 2017, 38(12): 3540-3546. |
[15] | 周敏明,钱建固,黄茂松,胡玉银,. 注浆成型螺纹桩桩土接触面机制的离散元模拟[J]. , 2016, 37(S1): 591-5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