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 ›› 2021, Vol. 42 ›› Issue (2): 529-536.doi: 10.16285/j.rsm.2020.0754
任连伟1,任军洋1,孔纲强2,刘汉龙3
REN Lian-wei1, REN Jun-yang1, KONG Gang-qiang2, LIU Han-long3
摘要: 能量桩是一种兼具常规承载性能和地源热泵热交换器双重功能的建筑节能新技术。依托河南周口师范学院综合体育馆桩基工程项目,开展冷热循环温度作用下PHC能量桩的热力响应特性及承载性能现场试验。实测了不同流速下桩身温度与应变的发展规律,初步探讨了热致应力、桩侧摩阻力及换热性能等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此试验条件下,冷热循环下PHC能量桩的桩身热致应力沿桩深分布不均,桩身上部出现负摩阻力;夏季或冬季模式下桩身最大热致应力 与温差 之间的倍数关系为212和115;提出了一个考虑温度作用效应的桩-土摩擦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基于此修正了PHC能量桩承载力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中图分类号:
[1] | 王力, 李高, 陈勇, 谭建民, 王世梅, 郭飞, . 赣南地区人工切坡降雨致灾机制现场模型试验[J]. 岩土力学, 2021, 42(3): 846-854. |
[2] | 杨军, 孙晓立, 卞德存, 邵继喜, . 基于平行地震波法探测桩基缺陷的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3): 874-881. |
[3] | 侯振坤, 唐孟雄, 胡贺松, 黎剑华, 张树文, 徐晓斌, 刘春林, . 随钻跟管桩竖向承载性能原位试验 与室内物理模拟试验对比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2): 419-429. |
[4] | 高盟, 张致松, 王崇革, 田抒平, . 竖向激振力下WIB-Duxseal联合隔振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2): 537-546. |
[5] | 季伟伟, 孔纲强, 刘汉龙, 杨庆, . 软塑黄土地区隧道仰拱热力响应特性现场试验[J]. 岩土力学, 2021, 42(2): 558-564. |
[6] | 刘春林, 唐孟雄, 胡贺松, 岳云鹏, 侯振坤, 陈航, . 考虑桩底沉渣的随钻跟管桩竖向承载 特性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1, 42(1): 177-185. |
[7] | 张晓磊, 冯世进, 李义成, 王雷, . 路基高架过渡段高铁运行引起的地表 振动现场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S1): 187-194. |
[8] | 李任融, 孔纲强, 杨庆, 孙广超. 流速对桩−筏基础中能量桩换热效率 与热力耦合特性影响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S1): 264-270. |
[9] | 韩建文, 刘宝, 王飞, 杨明雨, 陶明安. 高速铁路硅藻土路基工程现场综合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12): 4063-4072. |
[10] | 蔡汉成, 孟进宝, 赵相卿, 崔凯, 李广瑞, . 基于热量收支平衡原理的多年冻土区 热棒路基设计计算方法[J]. 岩土力学, 2020, 41(11): 3769-3776. |
[11] | 屈畅姿, 康凯, 魏丽敏, 郭坤, 何群, 王永和, . 高铁路-涵过渡段路基动力响应特性及 长期动力稳定性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 41(10): 3432-3242. |
[12] | 陆晨凯, 孔纲强, 孙广超, 陈斌, 殷高翔, . 桩−筏基础中能量桩热−力耦合特性现场试验[J]. 岩土力学, 2019, 40(9): 3569-3575. |
[13] | 冯君, 王洋, 吴红刚, 赖冰, 谢先当, . 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土层锚杆抗拔性能 现场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7): 2563-2573. |
[14] | 吴爽爽, 胡新丽, 龚辉, 周昌, 徐楚, 王强, 应春业, . 3种模式下钻孔灌注桩桩-土剪切特性 现场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7): 2838-2846. |
[15] | 余 瑜, 刘新荣, 刘永权, . 基坑锚索预应力损失规律现场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40(5): 1932-1939. |
|